- 核外电子数
- 共754题
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氢原子有1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H2O核外电子总数是10,Al3+核外电子总数是10,故A正确;
B、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核外电子总数是14,CO2核外电子总数是22,故B错误;
C、Na+有10个电子,Li+有2个电子,故C错误;
D、氮原子有7个电子,CO核外电子总数是14,NO核外电子总数是15,故D错误;
故选A.
过渡金属元素铁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Fe(H2NCONH2)6](NO3)3[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和
Fe(CO)x等.
①基态Fe3+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②尿素(H2NCONH2)分子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③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______. 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______(填晶体类型).
正确答案
解:①Fe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e原子失去4s能级2个电子、3d能级1个电子形成Fe3+,Fe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则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故答案为:3s23p63d5;
②尿素(H2NCONH2)分子中C原子含有3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杂化方式为sp2,N原子分别含有3个,σ键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
故答案为:sp2;sp3;
③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是铁原子,其价电子数是8,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8+2x=18,x=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根据题给信息知,该物质的熔沸点较低,所以为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5;分子晶体.
解析
解:①Fe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e原子失去4s能级2个电子、3d能级1个电子形成Fe3+,Fe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则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故答案为:3s23p63d5;
②尿素(H2NCONH2)分子中C原子含有3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杂化方式为sp2,N原子分别含有3个,σ键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
故答案为:sp2;sp3;
③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是铁原子,其价电子数是8,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8+2x=18,x=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根据题给信息知,该物质的熔沸点较低,所以为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5;分子晶体.
主族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钙离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所以钙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A正确.
B、氩是18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B正确.
C、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最外层由7个电子变成8个电子,所以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C正确.
D、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氧原子得2个电子变成氧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由6个变成8个,所以氧离子核外有10电子,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碳和硅都属于第IVA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4,故A错误;
B.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数不是递增的,故B错误;
C.F、Cl、Br三种元素都属于第VIIA族元素,其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故C错误;
D.P位于第VA族,S元素位于第VIA族,Cl元素位于第VIIA族,这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5、6、7,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数递增,故D正确;
故选D.
某元素原子的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最外层差一个电子即达稳定结构,该元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元素原子的次外层有2个电子,即K层排满了两个电子,最外层差一个电子即达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该元素是F.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