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外电子数
- 共754题
目前,全世界镍的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镍行业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
(1)配合物Ni(CO)4常温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______晶体;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
(2)如图1配合物分子内的作用力除共价键外,还存在的两种作用力是______(填编号).
A.氢键 B.离子键 C.范德华力 D.配位键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如:①CH2=CH2、②CH≡CH、③、④HCHO等,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形.
(4)Mn、Fe和Ni一样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下表.
据此分析Mn2+比Fe2+______(填“更易”或“更难”)再失去-个电子,从微粒结构的角度简述其原因是______.
(5)NiO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的相同,NiO晶胞中与Ni最近的Ni的数目为______个.
(6)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镧(La)和镍的合金可做储氢材料.该合金的晶胞如图2所示,晶胞中心有一镍原子,其他镍原子都在晶胞面上.该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配合物Ni(CO)4常温为液态,熔点低,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所以Ni(CO)4属于分子晶体.
Ni元素是28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
CO含有2个原子14个电子,所以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的化学式为:CN-,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1s22s22p63s23p63d84s2;CN-;
(2)根据图可知碳碳间、碳氮间为共价键,氮镍间为配位键,氧氢间为氢键,故选:ACE;
(3)①CH2=CH2中碳原子成2个C-Hδ键,1个碳碳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δ键、1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2+1=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②CH≡CH中碳原子成2个C-Hδ键,1个碳碳三键,三键中含有1个δ键、2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1+1=2,所以碳原子采取sp杂化.
③苯中碳原子成1个C-Hδ键,2个C-Cδ键,同时参与成大π键,杂化轨道数为1+2=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④HCHO中碳原子成2个C-Hδ键,1个碳氧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δ键、1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2+1=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故①、③、④采取sp2杂化.
HCHO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为平面正三角形,未容纳孤对电子对,全部成δ键,参与成键的原子不同,所以HCHO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①、③、④;平面三角形;
(4)锰元素的3d能级和4s能级上的电子都是价电子,Mn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化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转化为稳定的3d5半充满较稳定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故答案为:更难; Mn2+(3d5)属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结构;
(5)NaCl晶胞中与Na+最近的Na+的数目为12个,NiO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的相同,
故答案为:12个;
(6)该合金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镍原子,其他8个镍原子都在晶胞面上,镧原子都在晶胞顶点,所以晶胞实际含有的镍原子为1+8×=5,晶胞实际含有的镧原子为8×
=1,所以晶体的化学式Ni5La,
故答案为:Ni5La.
解析
解:(1)配合物Ni(CO)4常温为液态,熔点低,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所以Ni(CO)4属于分子晶体.
Ni元素是28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
CO含有2个原子14个电子,所以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的化学式为:CN-,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1s22s22p63s23p63d84s2;CN-;
(2)根据图可知碳碳间、碳氮间为共价键,氮镍间为配位键,氧氢间为氢键,故选:ACE;
(3)①CH2=CH2中碳原子成2个C-Hδ键,1个碳碳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δ键、1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2+1=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②CH≡CH中碳原子成2个C-Hδ键,1个碳碳三键,三键中含有1个δ键、2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1+1=2,所以碳原子采取sp杂化.
③苯中碳原子成1个C-Hδ键,2个C-Cδ键,同时参与成大π键,杂化轨道数为1+2=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④HCHO中碳原子成2个C-Hδ键,1个碳氧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δ键、1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2+1=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故①、③、④采取sp2杂化.
HCHO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为平面正三角形,未容纳孤对电子对,全部成δ键,参与成键的原子不同,所以HCHO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①、③、④;平面三角形;
(4)锰元素的3d能级和4s能级上的电子都是价电子,Mn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化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转化为稳定的3d5半充满较稳定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故答案为:更难; Mn2+(3d5)属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结构;
(5)NaCl晶胞中与Na+最近的Na+的数目为12个,NiO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的相同,
故答案为:12个;
(6)该合金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镍原子,其他8个镍原子都在晶胞面上,镧原子都在晶胞顶点,所以晶胞实际含有的镍原子为1+8×=5,晶胞实际含有的镧原子为8×
=1,所以晶体的化学式Ni5La,
故答案为:Ni5La.
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52,中子数为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质量数52,中子数28,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2-28=24,
故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3d能级具有5个轨道,4个电子优先分别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法相同,故有6个成对电子,
故选D.
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______ FeO(填“<”或“>”);
(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图2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σ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______;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Ⅱ、(1)镍属于28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 8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 84s2;
(2)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故答案为:>;
(3)因为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而氯化钠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所以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也均为6.故答案为:6;6;
(4)晶胞中镧原子数8×=1;镍原子数=1+8×
=5,所以化学式为LaNi5,故答案为:LaNi5;
(5)①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镍原子有空轨道,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因此二者形成配位键.②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③在该结构中碳原子既有单键又有双键,因此杂化类型是sp2和sp3杂化,故答案为: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③sp2、sp3.
解析
解:Ⅱ、(1)镍属于28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 8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 84s2;
(2)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故答案为:>;
(3)因为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而氯化钠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所以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也均为6.故答案为:6;6;
(4)晶胞中镧原子数8×=1;镍原子数=1+8×
=5,所以化学式为LaNi5,故答案为:LaNi5;
(5)①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镍原子有空轨道,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因此二者形成配位键.②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③在该结构中碳原子既有单键又有双键,因此杂化类型是sp2和sp3杂化,故答案为: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③sp2、sp3.
基态原子的第四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三电子层的电子数一定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构造原理知,4s能级大于3p能级而小于3d能级,原子核外电子排列时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所以排列电子时先排列3p能级再4s能级后排3d能级,且当轨道上电子处于全空、全满或半满时最稳定,当4s能级有2个电子时,3d能级上可排列电子数是从0-10,所以该原子的第三电子层电子数可能是8-18,
故选B.
下列原子中,最容易形成阳离子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获得电子的能力比较强,不易形成阳离子,故A不符合;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获得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不易形成阳离子,易形成共价化合物,故B不符合;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含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属于金属,容易失去而形成阳离子,故C符合;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有1个电子层,核外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D不符合.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