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影响: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定,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

(4)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标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3)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②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发展拓展了空间;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④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4)①抗战胜利以后,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原料,但是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民族工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③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⑤繁重的损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⑥国民政府的对动统治,使得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和印刷业、船舶业、机器制造业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三 从甲午战争到1913年,民用工业有了明显发展。据统计,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新式工矿企业达549家。

材料四 1914年到1919年间,民间机器工业有了重大发展,企业数字成倍增长,尤以纺织、面粉、电气、烟草发展显著。……纱锭由1914年的502700枚增至1919年的851032枚;织布机由1914年的2300台增至1919年的2650台,1920年达到4310台。……面粉业从1914年至1919年新增64家,1919年达到实有企业99家。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及社会角度分析形成近代民族企业分布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群英荟萃,许多人在此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请列举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给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主要通商口岸。主要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备。

(2)自然: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社会角度:列强入侵较早,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外商在此开办工厂;沿海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及消费市场大。

(3)上海开埠;发昌机器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商务印书馆;抵制美货运动等。

(4)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两部宪法,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该《宪法大纲》只有“君上大权”一章,后附臣民权利义务。拟定者申明《钦定宪法大纲》的宗旨:认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大纲条款中把“君上大权”放在首位,赋予“臣民”的权力十分有限。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2》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2)如何评价这两部宪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猿(袁)之天下”,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作了哪些努力和奋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清朝统治危机。②皇帝。③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④公民获得许多民主权利。

(2)《钦定宪法大纲》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宪法极力维护君主专制;但是它是中国第一部宪法;其欺骗性进一步激发了革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度,并通过参议院对总统的弹劾权,试图避免独裁;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3)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政治上开展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思想上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