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B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年轻不识人情味,敢闯敢拼,怀才不遇满腹愁;中年识得人情味,苟且经营,投桃报李遂有得;老年参透人情味,淡泊名利,世事人情终归真——人情如老汤,越熬越浓。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生活态度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③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不同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所谓“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该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克强指数”的三个结构指标从不同角度显示经济运行状态,并且不同程度具有先行指标属性,集中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舆论认为,“克强指数”能够精确反映经济现状,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指标更切合中国经济特征,还体现在具体数据的易于核实上。上述材料表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可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

B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变成自然奴隶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继2010年提出“国民收入倍增”、2011年提出“民富优先”后,2012年进一步提出“收入分配改革到了该作决断的时候。真正的富,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富。”这表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价值取向决定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费尔巴哈在对各国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后指出:“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

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神。”这

说明

A“神”是客观存在的

B任何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来造神的

D“神”的观念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海峡论坛会标造型是草书“海”字,“海”代表海峡、海西,取形自汉代画像砖“两人对坐论道”,寓意是传承中国自古便善于交流的传统美德。这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2日顺利回“家”,“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完全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全体航天人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结果,这标志着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迈出了新的一步。这表明

①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②要想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会有所成就

④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 年 l 月 23 日,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讨论井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过程()

①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的过程②体现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 是调查研究探求事物本质的过程④体现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一个以汉字“人”延伸出来的虚拟的小家伙,名字  叫 “海宝”(HAIBAO)。 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 神内涵。海宝问世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把握思维的奥妙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探究世界的本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