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共5178题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并没有正确的对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略
材料一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会议指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2013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紧要的就是立足扩大内需,积极扩大内需,扎扎实实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材料二 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工程在全国全面推广,各地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政府将给予13%的财政补贴。初步估算,4年下来政府将补贴300亿元,拉动农民消费家电4.8亿台,总计9200亿元。“家电下乡”工程可以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
结合材料,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出台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10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国政府根据消费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实施“家电下乡” 政策可以拉动农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5分)
试题分析: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政府出台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以此为材料,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国根据自身实际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学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准确回答。
点评:该题原理指向明确,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原理内容从两个方面回答。材料内容较容易解读,学生只需根据经济生活内容对材料稍加阐释即可。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适中。
材料一 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夺取新的胜利,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材料二 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去年是559万,今年是610万。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如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奋斗历程。(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8分)
正确答案
(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共产党90年英勇奋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面对强大的反动统治,总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因此,道路是曲折的。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历程,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我国2011年大学毕业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等情况,国家制订了有关的就业政策。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国家完善各项政策和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实现就业的重要措施。
试题分析:本题第(|)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发展观的理解。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途径和状态。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中心对照,确定恰当的理论要点,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做到观点统帅材料。第(2)问审读设问限定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注意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科学家们从北极熊的厄运联想到人类的命运,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情绪、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 . ”写出相应的哲学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雨天气常常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人们总结出应急要点: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正确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试题分析:第5题从北极熊的厄运联想到人类的命运看出北极熊的厄运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应从实际出发。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第6题情绪、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第7题雷雨天气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了人们研究雷雨天气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点评:本题是填空题要求答案要简洁,只要答出简单的原理名称即可,不用详细分析。这是填空题的答题要求。这就要求审题很关键。从题中的关键词中找出答案。如第5题的关键词是北极熊的厄运、人类的命运。第6题的关键词是情绪、精神状态很重要。第7题的关键词是为此,人们总结出应急要点。审清题意很关键。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4分)
(2)简要分析上述观点。(8分)
正确答案
略
(12分)
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从个人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正确答案
(1)认识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人们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所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5分)
(2)获得认识的一个途径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认识是直接经验,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也是获得认识的另一途径。(4分)
(3)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4)题目混淆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1分)
本题考查了的相关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同时,克服了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而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的缺点,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对认识论的研究进行了根本的改造,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时强调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在认识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作为认识的主体,首先在于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人才能形成和发展自己作为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确定自己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稀土蕴藏量和产量在世界上都排第一,是举世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稀土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的36.52%,是全球第一大稀土资源大国。中国长期大量出口稀土,现在中国用36.4%的储量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为世界稀土市场的供应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和无序竞争,不仅使我国稀土等矿产资源储备大幅下滑,而且给主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材料二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对包括稀土在内的一些重要矿产品的开采、生产、消费和出口方面采取了加强管理的措施。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2010年12月28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2011年度首批稀土出口配额1.4446万吨的数量,较2010年第一批1.6304万吨的配额下降了约11.4%。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稀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分)
(2)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9分)
正确答案
(1)存在的问题:过度开采和无序竞争使我国稀土资源储备大幅下滑,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4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正是从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际出发的。(3分)②联系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正是遵循了经济发展的规律。(3分)
(1)存在的问题要说清楚,(2)要审清设问,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所以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发展的观点,规律客观性等知识点进行分析,并一定要说起为什么这么做。
2011年2月21日,利比亚发生骚乱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从利比亚撤出中国公民。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从利比亚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截止3月2日,我国政府从利比亚全部撤出中国公民35860人。
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成功撤离利比亚中国公民的哲学依据。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根据利比亚骚乱形势的变化发展,我国作出撤侨的重要指示,各项措施紧紧围绕当前的形势展开。(2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利比亚成功撤侨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2分)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坚持正确价值观,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了积极的救助,使撤侨行动顺利进行。(2分)
④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救援活动是一个国家主导的,没有国家、没有社会,单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2分)
略
日本地震后核污染引发我国很多地区发生食盐抢购,2011年3月18日,河南省发改委、省物价局和省盐务局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对目前全省食盐市场运行情况做了通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行动,加强食盐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严禁任何地区、任何部门、任何企业巧立名目、擅自涨价,各地要在畅通“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查处,对造谣惑众,恶意囤积、擅自提高食盐价格等行为,依据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从严查处。
根据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政府打击违法高价售盐行为的依据。
正确答案
⑴ 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从当前市场的实际出发,打击违法高价售盐的企业。(5分)
⑵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打击违法高价售盐的企业的政策是正确的意识,保护了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5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生首先确定是唯物论,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点评:做主观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难度适中。
材料:2011年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联系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9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社会上一些人缺失社会公德的行为,需要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3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3分)
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推动社会发展。(3分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的理解。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回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