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共5178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新调任的法国炮兵团长每次视察炮兵演习的时候,总发现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一动不动地站在大炮旁边,团长以前不是炮兵,就问旁边的军官,军官也回答不出来为什么,只是说一直就是这样,而教科书上历来都是这么规定的。团长对此颇为怀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了真相:从前,大炮都是用马车牵引的,需要一名士兵专门站在大炮边拉马,使因发射后坐力而移动的大炮复位。现在,大炮完全改成了机械化操作,教科书却没有做出相应的修改,结果就出现了一直都有一名士兵站在大炮边的滑稽现象。最后团长上书法国国防部,修改了这一错误。
上述历史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哲学启示?(8分)
正确答案
①马拉炮的时代已经被机械化所取代,但教科书还完全停留在过去。这启示我们,书本知识和权威并非完全正确,在实践中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待书本知识和权威不仅要尊重,而且要不断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分)
②老炮兵对传统与错误教科书的迷信,导致问题长期没有被发现,新团长对不合理现象的质疑,使得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这启示我们,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对待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做法要敢于怀疑,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和事业取得成功。(4分)
略
(12分)辨析题:规律就是铁的法则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了规律的相关知识。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人们要想在活动中获得预期的目的,即取得成功,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有人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你认为观点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1)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的观点是正确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否定了社会的物质性。
略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客观实在性
本题型是课本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熟记课本知识是关键。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等等。这些规律昭示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1)怎样理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5分)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尊重规律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5分)
正确答案
答:(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人们还未认识规律的时候,这时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因此,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5分)(2)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我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甚至为人类造福。(5分)
略
期中考试结束后,甲同学政治考了78分,乙同学考了68分。结果,政治老师却在班上表扬了乙同学,批评了甲同学。原来,甲同学虽然考了78分,但属于下降趋势;乙同学虽然只考了68分,但与其以往相比,却是有了进步和提高。
请你运用所学过的哲学道理加以分析。(9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出发。该政治老师是从甲、乙两位同学政治成绩的变化分别对两位同学提出批评和表扬的。(3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放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来把握。该政治老师就是分别从两位同学成绩的先后变化来进行不同的评判。(3分)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有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该政治老师既看到了两位同学的现在,也分别看到了他们的过去和未来,所以给予不同的评价。(3分)
略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与自然为什么要和谐相处?(6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与自然怎样才能做到和谐相处?(6分)
正确答案
(1)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分))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违抗性。(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前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所以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2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 分)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无视生态保护去发展经济,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需要支付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本。(2 分)
略
材料一 据统计,棉花价格从2010年初的每吨15000元到10月31日最高点每吨31000元,涨幅达到110%;食糖由年初每吨5200元到11月初的高点,累计上涨43%;食用油从年初到11月21日累计上涨28%。从年初到11月份末,主要粮食价格也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2010年1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
材料二 面对这一形势,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1月20日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即“稳定物价16条”),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从11月22日至26日,国家发改委又连续5天发布9个通知稳定物价。
结合材料一、二,说说国家适时发布稳定物价的通知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分)
正确答案
略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图: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从哲学角度看,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推动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
①经济建设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经济建设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③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试题要求回答我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促进经济发展,很多同学没有紧紧抓住关键词“规律”,运用有关“规律”方面的哲学理论回答问题,导致全军覆没。
所谓规律,就是_______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正确答案
事物运动过程
本题考查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