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 从神舟五号突破载人飞行到神舟十号实现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行程已经过半。未来,我国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由于我国航天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掌握太空前沿技术,目前我国的航天事业稳步前进,基本上没有走弯路。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1)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的航天梦想为什么能逐步实现?(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我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中  国人的航天梦能够成功,是因为中国的航天人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了客观(3分)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推动工作对我国航天梦想实现起推动作用 (3分)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这为实现飞天梦想创造了重要条件。(2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3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分)

试题分析:(1)该题以我国航天梦想能够实现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结合材料内容,对应所学原理,按照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航天人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 航天人尊重科学”,航天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些都是航天梦想能够实现的原因。

(2)本题需要对原理内容熟练掌握和理解,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应原理进行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物价上涨,行业、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合材料,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理论依据。(10分)

正确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4分)(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中央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为了“稳经济、调结构、控物价”;(4分)(3)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遵循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平稳运行,所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在规定的范围内回答。切忌回答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本题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南京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南京工程”。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①南京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南京工程”的正确决策。(4分)

②南京市政府发挥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启动“绿色南京工程”,采取相关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4分)

③南京市政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绿色南京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使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4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学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论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要带着这些知识点去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题中材料“南京市政府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南京工程’的正确决策”,表明该市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材料“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表明该市政府坚持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题中材料“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启动‘绿色南京工程’,实现了蓝天目标”表明了该市政府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以下历程: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判断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6分)

(2)“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方法的?(6分)

(3)部分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做法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何唯物论启示?(6分)

正确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应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2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表明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1分)

(2)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分)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2分)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分)

(3)①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2分)城镇化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1分)②坚持从实际出发,(2分)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城镇化模式。(1分)

试题分析:

(1)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表明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2)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对我们的启示可从按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角度分析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继“太行” 航空发动机问世以来,今年又传好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ws-15型航空发动机装置在歼-20上试验非常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长期以发展航空力量受制于人的尴尬状况已成为历史。该项技术被美国列为必需突破的一项关键技术。对这样的核心关键技术,国外对我国严加封锁,根本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料。长期以,这一技术成了我国制造更高端的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争夺制空权的最大瓶颈。 

材料一  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团队凭着不畏艰苦、勤奋拼搏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在技术路线上大胆创新,敢于研究被外国人光环笼罩而无人怀疑的问题,稳步推进,终于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一系列试验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两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且拥有我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材料二  有关专家认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对我国航空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以及提升军事威慑力都是意义重大;但要把技术变成精良的产品还需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探索之路绝非坦途;我们在进步,人家也没有停止,我们只有克难奋进,不断实验,不断探索,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团队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的?(8分)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材料二中有关专家的观点进行分析。(12分)

正确答案

(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陈懋章和他的团队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推动研制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4分)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陈懋章和他的团队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4分)

(2)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会推动实践的发展。专家认为,我国科学家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对我国航空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意义重大就体现了上述观点。(4分)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水平都受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难以解决,这必然会给我国的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带困难。(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任何一种科学探索活动都不会一帆风顺。因而专家说我们只有克难奋进,不断实验,不断探索,才能保持优势。(4分)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属于指定原理的主观题,设问限定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团队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的,我们答题时需要分两个层次,首先,从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科学、稳步推进”这些关键词作答;其次,结合“凭着不畏艰苦、勤奋拼搏的精神”关键词,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组织答案。本题第二问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分析,材料分三个层次,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层次中提取原理,第一个层次“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的意义”侧重于认识的反作用,第二个层次“还需很长的路要走”,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第三个层次“不断实验、不断探索”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9分)并阐述其现实意义。(8分)

正确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试题分析:学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有关知识。这一知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知识。解答第一小问,首先要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克服艰难险阻,形成并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基本原理。第二小问可分别就改革的意义和开放的意义来答,现实意义是指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8分)

正确答案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4分)②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意识,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促进自身健康成长。(4分)

试题分析:本题学生在解答时,首先明确只是限定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意识作用的知识包括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的反作用等知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这里根据设问指向能用到的知识仅有意识的反作用,因此学生首先把意识反作用的理论讲述清楚,然后结合材料论述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我们身边的财政”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上网、咨询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财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9分)

材料二 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不同时期我国采用了不同的财政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下表是我国财政政策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说明我国为什么调整财政政策。(8分)

正确答案

⑴ “营改增”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3分)

信息二说明财政可以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3分)

信息三说明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分)

⑵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实际变化,不断调整我国的财政政策。(2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2分)能对财政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并且调整后的财政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这一点。(2分)

试题分析:(1)财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即要求学生回答财政的作用,要结合材料内容,对每一个信息加以归纳总结,对应财政的三点作用具体加以阐释。从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回答。(2)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全面理解和运用,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两个角度回答原理,对材料的解释要合理,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我国调整财政政策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实际的变化调整的;财政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体现意识的反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荷兰是围海造地大国,也是世界公认的海洋管理和利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围海造陆工程以科学规划来协调涉海部门的利益,从而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改善水质和减少泥沙淤积,能更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但围海造地使岛屿消失、海岸线改变,天然阻隔消失,海滨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1990年,荷兰农业部制定的《自然政策计划》,花费30年的时间恢复这个国家的“自然”。实施“还地为湖”的计划,经过几年实践,这一环保举措已显示出积极成果。

结合材料说明荷兰在围海造地过程中是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的。(10分)

正确答案

①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做到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围海造地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是否尊重规律有关。(2分)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制定《自然政策计划》来指导围海造地。(2分)③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从而为本国人民造福。(2分)④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存在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分)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2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荷兰围海造地的成功与失败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规律的特点及其方法论上着手,结合材料中荷兰的做法对应回答。从围海造地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辩证的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公益性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自行车的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10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政府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骑车环境。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政府要大力开展绿色出行及交通文明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决绿色出行难问题应遵循相关规律。

试题分析: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辩证唯物论知识即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相关内容,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尊重客观规律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给政府解决绿色出行难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学生的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体现。

下一知识点 : 把握思维的奥妙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探究世界的本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