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共5178题
从去年11月5日到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召开了40次。梳理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个议题、一项项决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科学远眺“国计民生”的大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是如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正确答案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精确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具体体现。(2)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科学远眺“国计民生”的大势,体现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靠科学的决策部署来指导工作,体现了意识的促进作用。(3)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行相结合。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加强宏观调控,果断作出一系列新的决策,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试题分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明确角度,在根据设问筛选知识点。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务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行相结合。注意:原理+方法论+练习材料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走过了这样一条注定不凡的道路:
2004年国家明确提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引进少量原装、国内散件组装和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随着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完全国产化生产出时速200至250公里的高速列车;接着,自主设计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
2008年,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诞生;然后,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又自主打造时速380公里动车组,成为中国高速铁路集大成之作;近日,京沪高铁试运行达到486.1公里,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
请用哲学常识中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7分)
正确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最终在不断的努力中,中国的高速铁路诞生了,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4分)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实践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中国高速铁路的诞生,既体现了我们尊重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分)
略
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都比较落后。根据这种状况,该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重点发展旅游业并带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几年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地区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地区特色制定发展战略,从而获得成功。(3分)(2)事物矛盾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两点论。该地区在研究本地形势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优势发展经济才获得成功。(3分)(3)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该地区重点抓旅游业的做法必然能够获得成功。(2分)(4)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地区充分研究本地区的特点,准确认识和把握实际,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5)意识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该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获得成功。(2分)
略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近十年来首次低于8%。从“保8”到提出“7.5",小小一个数字的变动,蕴含了众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欧债危机依然没有根本化解,我们国内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审慎确定的一个合理的增长目标,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社会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的依据。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主动调低经济增速,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选择性,依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审慎确定合理的增长目标,表明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3分)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主动调低经济增速,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2分)④国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时调整经济增长目标以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做到了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2分)
试题分析:我国政府基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我国政府依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审慎确定合理的增长目标,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选择性;主动调低经济增速,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国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时调整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报道称,.南开大学有意在2011年增设1个本科专业,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据悉,教学计划涉及的主要专业实验均与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现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实验、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实验和低碳化与节能实验等。所以,也有人将这个专业称作“低碳经济”专业。南开大学2011年增设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也就意味着,到2015年,将有一批学习了“低破经济”的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有学生认为:南开大学增设“低碳经济"专业表明,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低碳思维”是一种规律。
材料二: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1)运用哲学知识评价该生对材料一分析的合理性、严谨性与准确性。(12分)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3)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何在?请对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
正确答案
(1)(12分) 合理性: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矛盾的解决只能是发展低碳经济。所以,低碳时代催生低碳思维是全理的。(4分)
严谨性: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低碳时代催生低碳思维是符合事实的经验性认识,但把它提升到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4分)
准确性: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低碳经济”专业人士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来说是个利好消息。该生分析材料时没有看到这一点,没做到全面准确地分析问题。(4分)
(2)(8分) 答案一赞同。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
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8分)
答案二不赞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4分)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的作用。(4分)上述两种观点,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6分) 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3分)
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3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但不超过3分
略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
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缲。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
人类认识活动对于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此说法正确。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本来就是物质的产物,所以,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点评:本题是基础考查题,考生学习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上都知道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辨析 “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2分)
正确答案
①该命题强调“敢想”,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②但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蛮干。③该命题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发挥,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唯物论,题型是辨析类试题,考生注意既要看到该观点的合理性,也要看到该观点的不合理性,可以运用到的知识点有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观点。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考生要注意本题的角度是辩证唯物论,所以考生立足于该知识点的内容作答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流通环节暗藏猫腻,农户跟风扩大种植……当“蒜你狠”、“豆你玩”渐行渐远,我国多地又出现了另一番景象:上海,数百万斤蔬菜滞销无奈地让拖拉机碾碎;山东,菜农把一年劳作的果实付之一炬;浙江,菜农眼睁睁看着大白菜烂在地里……
(1)今年的“菜贱伤农”实际上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里“谷贱伤农”的现实翻版,这与去年蔬菜涨价,不少农户跟风种植有关。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知识为现代农户支招,如何才能不受“伤害”。(10分)
(2)针对多地出现的“菜贱伤农”问题,可采取下列措施帮助农户,请分析其蕴含的经济学道理。(10分)
(3)从去年的“菜贵伤民”到今年的“菜贱伤农”,这样的历史循环不断上演,请结合政治常识分析,克服这一怪圈,政府应当如何作为。(10分)
正确答案
略
杭州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建设地铁这样的大型工程中,历史积淀的保护,自然引人关注。杭州的地铁建设总体设计是:在老城区的工程,全部在地下作业;城郊接合部以及农村的,采用高架作业。
在地下作业中,针对杭州地质状况复杂、地下水位高的情况,市地铁集团会同全体参建单位,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完善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施工管理,逐一攻克施工难点、风险点,保质保量地推进了地铁的建设。
结合材料,说明杭州地铁的设计与施工蕴含了辩证唯物论哪些道理?(15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采用地下作业与高架作业相结合设计方案及根据杭州地质的实际状况制定、完善施工方案体现了上述观点。(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独特的设计和科学的施工方案不仅使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得到了保护与开发,也保质保量推进了地铁建设。(5)
③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在地下作业中,参建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和严格施工管理,成功攻克施工难点、风险点体现上述观点。(5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杭州地铁的设计与施工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辩证唯物论道理的理解和运用。针对杭州具体情况完善施工组织方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质保量地推进了地铁建设,体现了意识的对物质的反作用;在地铁施工中遵循了规律。学生在回答时,要按照原理、方法论和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