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共5178题
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潮流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上海世博会为顺应这一潮流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6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低碳世博”的理念指导下,上海市打造出了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6分)
略
为了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准确衡量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为制定政府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
(1)这一规定确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4分)
(2)根据(1)的结论说明为什么要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7分)
正确答案
略
论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0分)
正确答案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4分)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4分)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形而上学,有要反对唯心主义。(2分)
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8月23日,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有8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158年建都史,有磁山文化、赵文化、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老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邯郸市召开。
材料一:中原民间艺术节于2006年开始在邯郸举办,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2010年第五届中原民间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百姓的节日”为主题,市区内主会场活动主要包括艺术节开幕式、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民间文艺演出、戏曲票友演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传统手工技艺表演、“梨园春”十大明星擂主演唱会、民间自办文化———家庭书画展等8项内容。此外,艺术节将在各县、区(市)设立分会场,主要以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的活动为主。
材料二:文化体制改革推行以来,邯郸的文艺工作者们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盘活“人文资源”,深挖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着独具本土个性和特色的文化产品。电视连续剧《广府太极传奇》,使人们感受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欣赏原汁原味的太极功夫。电影《梦想就在身边》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谭双剑十年打工奋斗,从建筑工地的小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建筑承包商,并承建了国家外交部、东方广场和奥运主会场“鸟巢”三分之一防雷接地工程等大型项目的故事,全景式呈现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奋斗史。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主创人员大胆创新,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创意与剧种相结合,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舞台艺术手段,将魔术、杂技、现代舞蹈、交响乐及传统器乐融为一体。同时运用影视、话剧乃至西方流行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该剧的艺术空间充分扩展,从而营造出具有梦幻色彩的现代舞台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1)(12分)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邯郸是如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
(2)(12分)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市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的重要意义。
(3)(12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怎样推动我市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发展邯郸文化立足了我市实际,深挖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继承了传统,推陈出新。(2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我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遵循了文化发展规律,突出了本地文化特色,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发挥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和对人的调节和控制作用。(2分)我市发展先进文化,发扬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2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分)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为我市群众搭建文化平台,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1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2分)通过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通过文化交流,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加强经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1分)
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让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有利于加强我市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分)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社会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2分)
继承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
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2分)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1分)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文化作品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促进文化的全面发展。(3分)
略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沪杭高铁全长16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
材料一:一大学生网友在博客上留下了他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
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90%,从而很好地控制了沉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等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1)(6分)
(2)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7分)
正确答案
(1)(6分)
(2)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控制沉降,形成高铁道岔板等技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3分,原理方法论2分,分析1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沪杭高铁建设者们自主研发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发挥了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3分,原理方法论2分,分析1分)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的炼成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1分)
略
据报道,河北省某市一些乡镇从外地引进萝卜品种,组织农民种植,并与商家签订了“定单合同”,收购价为0.35元,算下来每亩收益在1200元以上。可本地气候不适宜这种萝卜的生长,等收获时,每个都是黑心儿,商家拒收,种植户因此蒙受重大损失。
(1)上述材料蕴涵着哲学的什么道理?
(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正确答案
⑴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某市一些乡镇从外地引进萝卜品种,组织农民种植是不符合当地实际,是主观主义的表现(2分)
第二,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2分)在外地适宜生长的萝卜品种,到该市却出现问题,说明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2分)
第三,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可抗拒的。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而且必然遭到失败。(3分)该市引进不适宜本地气候的萝卜品种,使农户蒙受重大损失,说明了这一点。(2分)
⑵第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分)
第二,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具体联。(2分)
第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获得成功。(2分)
略
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十七大上正式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并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试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三个转变”思路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针对具体国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具体表现。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略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等四项主张。
谈谈材料蕴涵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道理。(20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为了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四项主张,都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四项主张都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有利于促进中国、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分)
②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一切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体现了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0分)(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各5分)
略
我国中部地区发展速度不及西部、实力不如东部现象称之为“中部塌陷”。中部地区在经济实力、科学文化发展、产业结 构、对外开放方面都与东部有一定差距。但中部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连接东西; 有广阔空间、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煤炭、电力资源、充足的原材料、便利的交通等种种优势。因此有人称中部地区人民抱着金碗要饭吃,没有把各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通过中央政策扶持,中部人民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中部崛起。
请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哪些哲理?(20分)
正确答案
略
(10分)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6分)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4分)
正确答案
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6分)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4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