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A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面积约1.97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绿色宝库”和“动植物王国”。该地区少煤缺油,但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城乡居民饮食、生产食盐、烤胶、烤砂仁及各类食品加工等提供了能源。

(1)描述图示阴影区域的地形特征(2分)

(2)分析图中A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资料分析A地区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4分)

(4)有专家提出:“开发当地水能资源是保护和恢复A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你是否赞同专家观点并简述你的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向分布(2分)。

(2)地形起伏大;水热充足。(4分)

(3)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4分)。

(4)赞同。缓解能源压力;防洪;旅游(3分,言之有理也可得满分)。不赞同。地质不稳定;破坏水文环境;移民安置难。(3分,言之有理也可得满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地形特征需要指出当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图示阴影部分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

(2)A地区所处纬度低,且地形起伏大,故山地垂直自然带明显,故物种丰富;

(3)A地区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且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可能因植被的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较严重;

(4)开放性试题,赞成,从开发水能资源,利用经济的发展,而利于保护环境角度分析。若不赞成可从建水库,对山区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地质条件的影响等不利条件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4公里。

材料二

(1)新西兰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说明其地震多发的原因.(6分)

(2)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但C处附近有该气候的分布,其原因主要是(4分)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

(3)有人说D处的气候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请说明其理由。(12分)

(4)A、B、C等地是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1)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6分)

(2)C(4分)   

(3)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2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2分);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2分)。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2分);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2分);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2分)。

(4)沿海地区地形平坦;(2分)气候温和;(2分)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2分)经济发达;(2分)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城市降水状况(单位:mm)

 

材料二:读图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最大接近________百帕。

(2)分析材料一表格中1月两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

(3)库克海峡与巴斯海峡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前者的风浪远大于后者,这是为什么?

正确答案

(1)22   1分

(2)1月为夏季:悉尼受来自海洋上的偏南风影响,地处迎风坡,沿岸暖流影响,降水多;珀斯受副高控制,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5分

(3)根据等压线分布,巴斯海峡冬季(7月)吹偏北风,夏季(1月)吹偏南风,风向与东西向的海峡有较大的夹角,同时澳大利亚大陆对该海峡的盛行风有阻挡作用,故风浪小。新西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受强盛西风带影响显著,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故风浪大。   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1)A是________(湖),近年来该地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国内由长安经土鲁番至疏勒(今疏勒县,位于喀什西北部)一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新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未来西部发展的重要方向。

正确答案

(1)咸海,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湖泊沿岸工农业发展、居民生活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2)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地势低平、水源充足、人口相对稠密等。

(3)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1)日本有四大岛的名称,其中②岛名称为__________,④岛名称为___________ 。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⑦、⑧所在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沿岸的狭长地带。

(3)在发展工业经济中,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条件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方面),B 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方面)

(4)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针对本国区位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的对策主要是:

A ________________ (生产力要素方面),B _______________(产业结构方面)。

(5)日本世界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____渔场,它是由____________暖流和______寒流在此相汇形成的。

正确答案

(1)②岛本州,④岛 九州。

(2)太平洋及赖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不利条件是:资源短缺或地狭人稠;有利条件是:A港湾优良,海运便利,B人力资源丰富,民族凝聚力强

(4)A 提高人口素质,科教兴国,  B发展外向型产业或进口—加工—出口型产业。

(5)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中国“小鸭舰队”漂15年抵英

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其中,近2万只顺着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经过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等地洋面。另一批约1万只玩具鸭挥师北上。这支“小鸭舰队”经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绕过北极,再经过格陵兰岛和冰岛,最终进入北大西洋,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 读上面材料,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洋流分别是                           。   

(2)④代表的世界著名的渔场是         ,⑤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图为美国部分地理要素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分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图中人口迁移的类型属于(2分)

(2)图中①、②、③三个数码中,代表乳畜带的是            ,其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4分)                                                               

(3)“硅谷”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工业区,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国内迁移(2分)

(2)①(2分)    市场广阔  纬度偏北,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多汁牧草生长(任答一点计2分)

(3)知识(技术或人才)高速发达的交通 优美的环境(任答二点计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甲区域出现图示气压形势季节时,气候特征是                          

EF为晨昏线中的             (晨或昏)线。(2分)

(2)分析乙图中0℃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及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因素。(提示:分段分析)(5分)

(3)分析甲、乙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4分)

(4)分别分析甲、乙两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炎热多雨    昏   (2分)

(2)西段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与地形影响;

东段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影响。(5分)

(3)甲:人口压力过大;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破坏严重。(2分)

乙: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2分)

(4)甲: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就业困难。

措施:改变生育观念,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共2分)

乙:人口问题: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措施:鼓励生育,接受海外移民。(共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将实行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材料二: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图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受冲击较大的农产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当前,中国走向东盟国家的主要产业有__________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型产业,这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哪些?(10分)

正确答案

(1)热带经济作物(或热带水果)(2分) 稻米(2分)

(2)劳动密集型(2分) 资源密集型(2分)

有利影响:①优化产业结构;(2分)②改善环境质量,缓解人地矛盾;(2分)③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任答2点得4分)

不利影响:短期内可能加大就业压力,影响经济发展速度。(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亚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  13分 )

⑴.在示意图中指出中亚五国的名称。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经济最发达的是(    ),与我国相邻的是(    )、(    )和(    )。

⑵.中亚的河流多为(    )河,湖泊多为(    )湖。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

⑶.本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    )因盛产棉花被称为 “白金之国”,其首都是(    ),是中亚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国际航空站(在图中用①标注出来)。

⑷.中亚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农产品中的(   )、(   )和(   )可出口。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直接读图分析即可。(2)中亚位于内陆地区,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为内流区;世界最大的湖泊为里海。(3)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其首都可查地图。(4)中亚地处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经济作物棉花,也是主要的畜牧业地区,故也出口畜产品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分)

(1)E处是人为修建的               (水利工程),  其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2)E水库建成后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扩大灌溉面积

(2)河口三角洲受海水侵蚀;地下水水质变差;两岸及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北纬30°附近的两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河流为________,注入________。

(2)甲、乙两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A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乙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城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尼罗河 地中海

(2)都位于大河入海口 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3)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4)开罗 杭州 南京 上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城区在沿海地带狭长分布。读右下图回答列下问题。(9分)

(1)索契南临     海,甲地所在的国家是         

(2)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其原因。

(3)2007年7月4日,索契获得了2014年冬奥会举办权,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索契适宜滑雪比赛的优越自然条件。

(4)索契已成为俄罗斯人首选的度假胜地,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无不希望在索契捞回一年中的夏日阳光及享受自然美景,试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黑  土耳其(2分 )

(2) 冬季北部有大高加索山脉阻挡,削弱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面黑海有增温作用(2分)

(3)索契南临黑海,属地中海气候,冬季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北临大高加索山脉,山地积雪多。(2分)

(4)①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冬季漫长严寒,昼短夜长。②索契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日照充 足。③有海水、沙滩、雪山、森林,旅游资源丰富。(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中河流R1的主要补给是       ,河流R2的主要补给是       。两河流中径流季节变化R1    R2,径流年际变化R1   R2。(4分)

(2)简要分析A、B两地所在国家在地形上的异同。(3分)

(3)乙图所示地区每年夏秋季节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这种气象灾害强度最大的海域在             ,当此灾害发生时,会对当地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4分)

(4)乙图中D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并从纬度位置、洋流、风向、地形等分析D地的气候形成原因。(3分)

(5)A国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简述其形成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冰川(雪)融水  雨水  大于   小于(4分)

(2)相同点是地形上都分为三部分:中部是平原,两侧是高原山地(1分)。

不同点是:A国地形是从北向南分为三部分(1分);B国是从西向东分为三部分(1分)。

(3)飓风(1分)   西北太平洋(1分)强风、暴雨、风暴潮的影响各(2分)

(4)热带雨林气候(1分)  地处热带,受暖流和东北信风的影响,来自海上的湿润气流被山地抬升(2分)

(5)水旱灾害频繁(1分)    

印度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由于受西南季风的迟早和强弱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随着“2010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贫易区”的逐步形成,一个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二:东南亚示意图

(1)图中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国际性河流C是       河,位于中国境内的河段被称为 

  ,此河段流域面积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20世纪末,学者和专家提出了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对该河流 

域进行开发?(至少写四方面)(7分)

(2)A岛的气候类型属于        ,这里经常受          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          

         (类型)雨。(3分)

(3)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布局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         。(1分)

(4)D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典型的        ,是一种        密集型农业。(2分)

(5)1997年8月,A国发生森林大火,严重污染C等国,是由于南半球      信风,越过赤道,受      力影响偏转成        风而致。(3分)

(6)图中数码标出的7个国家是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图。(1分)

正确答案

(1)湄公河、澜沧江、该河段流经横断山区,受南北纵列的山脉束缚、

① 水资源利用;  ②水能资源开发;  ③旅游资源开发; 

④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    ⑤航运业发展与合作

(2)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对流

(3)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4)水稻  种植业劳动

(5)东南  地转偏向 西南

(6)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下一知识点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