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3回答问题(9分)

(1)图中A的地理名称是                 ;B的地理名称是                 

(2)图中C、D所代表的农业区是               。C农业区南北两地区的农作物类型有所不同:北部为        ,南部为        

(3)图中E城市位于         沿岸,属于                气候。F城市是        ,其东南有世界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

正确答案

(1)苏必利尔湖   阿巴拉契亚山

(2)小麦区    棉花带         春小麦   冬小麦

(3)墨西哥湾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摘嫡自马汝珩、马大正《漂落异域的民族》等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伏尔加、乌拉尔等);距大西洋较近,且与大西洋间地形比较平缓,无高大山脉阻挡,大西洋水汽可以由西风带到当地形成较多的降水。伊犁河谷地:深居内陆,东南三面距海遥远又有山岭阻隔,但西侧向西到大西洋、太平洋,虽然也较远,但无高大山地阻隔,西风带可以带来少量水汽,在天山西侧因地形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山地降水;另外天山是高大山脉,可以为谷地形成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本身位于河谷,还有河流水源供给。

(2)寒冷(冻害)、缺水(干旱)、缺草料和食物、风沙等。

:第1小题:再一次考到中亚及其周边,本区实在因其地理环境等特殊性,非常容易出题,所以经常考。关于这个民族的故事在前一段时间直到现在,电视还在热播《东归英雄传》,出试卷的人可能也看了这部电视剧,然后产生灵感的。土尔扈特汗国从给的图中明显可以看出位于里海北岸,现在的俄罗斯南部,中亚哈萨克西北部;伊犁河谷地位于中亚东部,按位置伊犁河发源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谷地也能反映两侧是高山。问为什么水多,要么是降水,要么是河湖水(图中有伏尔加、乌拉尔等),地下水(地下水不是主要的)和高山的冰川冰雪融水(要有明显的大山脉或高原,如新疆天山)等等,抓住这个思路然后结合实际可以得出答案。

第2小题:土尔扈特人回归过程中来自自然的威胁可以从材料中看到回归是从1月17日开始东归,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出土尔扈特汗国本身和回归路径所处纬度均位于中高纬,冬季寒冷是一项,途经中亚内陆干旱区,缺水,多风沙。无水就无草(草的缺少,对游牧民族威胁大)无食物都是。但不需要回答地形等,因为地形只是障碍,而非威胁,何况也无高大山地或不稳定断层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西亚历来是西方强国激烈争夺的地区。读西亚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说明西亚成为西方强国激烈争夺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中A海域的名称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

(3)图中甲国近年炼油业迅速发展,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条)。该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何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1)①西亚为“五海三洲”之地,是国际交通要道;

②(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2)红海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

(3)区位:①接近原料(石油产地);②位于沿海,交通便利;③靠近(欧洲)市场。

影响:造成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      

         。(1分)

(2)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              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2分)

(3)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单选)(1分)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4)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         ,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       ,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            。(3分)

(5)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3分)

正确答案

(1)③ (1分) (2)山河相间、南北延伸  侵蚀(切割)(2分)

(3)B (1分)    (4)甲 丙 丙(3分)

(5)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修建水利枢纽工程是河流综合治理开发的重要措施。但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非常大。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材料二:尼罗河、长江示意图

 ⑴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4分)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⑵阿斯旺工程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分析其原因。(4分)

⑶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的需要。(2分)

正确答案

(1)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 ②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 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4分)

(2)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入海的泥沙量和水量都大为减少,导致海浪侵蚀作用增强(4分) (3)灌溉 防洪(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图18是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地是因为其具有                 环境。(1分)

(2)南、北两极地区相比,年均温更低的是        地区,试分析说明它的形成原因。(5分)

(3)南极大陆分布有             资源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理由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原始的自然(1分);

(2)南极(1分);

答题要点: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海拔高于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寒流环绕,北极周边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大;南极地区冰川覆盖较北极地区面积大;南极地区极夜天数多于北极地区(每点1分,共4分)。

(3)煤炭(1分),答题要点:煤炭为地质时期的森林转化而成;南极洲现在的位置不能生长森林;南极大陆是由较低纬度漂移至现今位置的(每点1分,共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0分)

(1)简述德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重要性。(10分)

(2)德国制造业发达,产品人量出口,因其______________,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4分)

(3)说明图中①、②、③地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6分)

正确答案

(1)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有联通欧洲东西部和南北部的铁路经过,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的地位;北部运河可缩短波罗的海与北海的海运航程;南部莱茵河一多瑙运河开通后,两条水运发达的大河,穿越多个国家,(10个)成为欧洲内河航运大动脉,使德国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陆上与多个欧盟成员国领土相连,联系便利(有9个临国)

(2)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质量优良

(3)①曲折幽深的峡湾;②阳光明媚、滨海沙滩;③古建筑、文化艺术(艺术之都)和博物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分析某岛国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与方法,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该国地形图

材料二:2006年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7 045美元,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畜牧业产值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

(1)从五带划分来看,该国属于       带;从东西半球来看,该国位于       半球。(2分)

(2)该国地形类型与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该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日本相似之处是什么?(2分)

(4)按生产对象划分,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该岛国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3分)

(5)该国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该岛国颇具特点的旅游资源是        。(1分)

正确答案

(1)南温(1分) 西(1分)

(2)多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

(3)水量丰富,河流短而水流急。(2分)

(4)大牧场放牧业或畜牧业或乳畜业(1分)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牧业的土地比例大;有广阔的国际市场。(2分,答两点即可)

(5)火山、地热、温泉、山地景观(1分,答对其中1项即可。)

本题以新西兰为背景,考查新西兰地理位置、气候与水文特征、农业及旅游资源等知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分)

(1)甲区域的自然植被为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国出口的主要畜产品是____________,其出口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

(3)图示海域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图示海岸地区产生的主要地质灾害,并简述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1分)对流雨,地形雨(2分)

(2)牛肉 欧洲(2分)

(3)大致自南向北和海水上升(2分)  

(4)地震和火山 (2分)  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地壳不稳定(2分) 岩石断裂,内能释放,岩浆喷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处所在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该山脉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比北坡____________(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图中乙所在国家发展迅速,备受全世界关注的行业是____________,而丙所在地区第三产业中____________业发展很快。

(3)乙所在国家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喜马拉雅山 低 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南坡地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

(2)计算机软件业 旅游

(3)①该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②耕地面积广大;③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人口多、增长快

首先根据经纬度确定是南亚区域,然后解决相应的气候、经济、农业问题。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年来IT业发展迅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巴拿马运河是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运河,开凿始于1904年,1914年8月15日首次通航,全长约81.3公里,宽152~304米,一艘货轮和舰只可以通过,但巨型客轮、货轮和油轮不能通过。20世纪初,美国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将它变成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和谈判,1977年巴美两周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主权,美国撤回所有军队。

完成下列要求:

(1)本题配图中的下图是上图中A区域的放大图。在下图中用“‖”符号画出巴拿巴运河的位置。

(2)回答:该运河的最大受益国是       。它对国际贸易的重大作用表现为:       

(3)联系上述材料,说明巴拿马政府在什么含义上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正确答案

(1)如下图

(2)美国。沟通了大西洋(加勒比海)与太平洋,极大地缩短了它们之间的航程。

(3)①巴拿马运河的收回,体现着巴拿马主权中独立权的运用,它是巴拿马在有关主权问题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对外事务,摆脱美国控制和干涉的结果。②巴拿马运河的收回,表明巴拿马主权中应有的管辖权的恢复,它实现了巴拿马对属于其领域范围内的运河的管辖权。

本题以图文资料为信息平台,立意考查学生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定性地说明学科问题的能力以及填绘地图的能力,是一道优秀的文科综合试题。解题时,首先按题目规定符号在A区域的放大图中画出巴拿马运河的位置;作答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①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的最窄处;②沟通加勒比海与太平洋;③主体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其次,结合文字资料中“20世纪初,美国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将它变成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一段,可判断巴拿马运河最大受益国是美国;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从纽约到旧金山可缩短航程约14500多千米,在国际贸易中的重大作用表现为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缩短了两洋之间航程,降低了运费,节省了运输时间和燃料,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第三,结合政治历史学科所学有关国家主权、独立权的相关原理、观点对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含义进行简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             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               ,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                     。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                    

正确答案

(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3)N城市:冬季温暖,夏季炎热;K城市:季节分配均匀;乙。

(1)从图中气候和河流的名称,可以判读出甲为田纳西流域,乙为德国鲁尔区,从它们各自的开发治理内容来看,即可得出答案;

(2)关键要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楚逻辑关系,上游来水快说明上游坡度大,落差大,降水量丰富说明河流水量大,下游泄洪不畅说明下游地势平坦;

(3)甲的N城市气温特点从看图中最低气温大于0°C(12、1月),最高为25°C(7月),说明气温冬季不冷,夏季炎热,乙区域的降水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月份分布比较均匀,西欧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比较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F岛所在的气候类型与我国同类气候相比,其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在冬季C、E两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A、B、D等地,而A、B、D三地酸雨危害比C、E两地严重,试分析原因。

(2)酝酿已久的中俄铺设输油管道计划,由于日本的插足,横生变数。日本极力与中国争夺西伯利亚石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千米的东海西部凹陷区域,该区域位于我国大陆架上,日本却说中国在抢掠属于日方的海底资源。下列能正确表示“春晓”油气田的位置,且从地质构造角度能反驳日本说法的示意图是

正确答案

(1)F岛气候的海洋性较强(或我国同类气候的大陆性强) ①A、B、D三地冬季空气湿润,降水较多(或C、E两地冬季干燥,降水少);②冬季西北季风把C、E两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A、B、D等地。

(2)①石油资源缺乏,对外依赖性强;②工业高度发达,石油需求量大。

(3)A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气候及自然资源情况,同时考查了中日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属于热点内容。日本是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亚洲大陆西北风的影响,该风经日本海上空,加之日本地形阻挡,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较多,也易形成酸雨。中日之间石油之争,从地理角度主要考查日本的资源状况。第(3)题,需结合提供的材料(大陆架、凹陷区域、中国一侧)和图对比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右囤)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

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6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

小题1: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      (国家),北与      (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小题2: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小题3: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   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业中,

         业、             业尤为突出。

小题4: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                阶段。

小题5: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小题6: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列举两例说明。

正确答案

小题1:意大利;德国;莱茵

小题2: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小题3:三;金融;旅游;会展

小题4:逆城市化

小题5: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小题6: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小题1:识记内容。

小题2:读懂图2很关键。欧洲屋脊说明地势高峻,要从山脉入手;欧洲水塔与河流发源有关,它孕育出莱茵河、多瑙河、罗讷河三大水系,而这三大水系贯穿欧洲。

小题3: 阅读材料二可知:瑞士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 3%和72 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最发达;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其中钟表制造业为第二产业,金融业与会展业为第三产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说明旅游业发达。

小题4: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白天到城市工作,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小题5:仔细审题,答案在材料二中已明确给出。

小题6:瑞士自然特色为多山内陆国,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人文特色是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颢。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66°34′N及其以北地区

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线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

乙地:温带大陆性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 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少

(3)冰川作用 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 多河流、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的中上游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本题通过“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给出相应的经纬线和区域轮廓用于空间定位,结合图例设置问题,考查相应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储备情况,题目灵活性,综合性强,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1)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出现极昼极夜的区域是南北极圈内,根据图示区域,很容易找出66°34′N及其以北地区。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运动、洋流以及人类活动等,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对降水产生重要差异,大陆东岸和西岸明显不同,地形的高低会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甲地距离海洋近,大陆西岸,山脉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度。同理,乙地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水汽含量少,降水少。

(3)该区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影响,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导致西部海岸曲折,东部冰湖广布。

(4)从图中交通线路及城市的分布很容易看出,人类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下一知识点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