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共3047题
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试简述亚洲的主要地势特征。(2分)
(2)判断图中C、D两地的气候类型、特点以及形成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1)亚洲地势特征: 地势中部高,周围低,起伏大
(2)C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成因:常年受到副高控制,加上地形的影响;
D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试题分析:
(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是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向四周延伸是一系列高山,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所以亚洲的地势特征:地势中部高,周围低,起伏大。
(2)C地处西亚,在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到副高控制,加上高原地形的影响,终年炎热干燥;D地处亚洲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
2010年11月23日,韩国称西部延坪岛海域遭来自朝鲜方面炮击,韩方回射,此后半岛局势持续恶化。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2分)
(2)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简述朝鲜半岛的位置及地势变化(4分)
(3)简述朝鲜半岛的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当地气候与我国华北平原气候的差异(4分)
(4)试分析韩国首都首尔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B
(2)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北(东)部,西邻黄海,东临日本海。由河流的流向可知,半岛地形由西北向东南海拔逐渐递减
(3)半岛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雨热同期,冬季较长。与我国华北平原相比海洋性较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更丰富。
(4)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处平原,地势地平;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作为首都,具有政治优势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地图。(1)图示面积/实际面积=比例尺的平分,计算即可。(2)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区域周边位置等方面分析。地势的变化可从河流流向分布。(3)朝鲜半岛南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北部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可方向气候特征。由于其海洋性较华北平原强,故气候的差异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分析。
(4)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矿产、交通、政治、科技、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
点评:本题以区域为背景结合了地图知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中A处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填字母)(2′)
(2)甲图中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3′)
(3)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2′)
(4)描述乙图中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并分析原因。(3′)
正确答案
(1) BC(2′)
(2)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影响水体下渗,河流的凌汛。(3′)
(3) 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等功能。(2′)
(4)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距海的远近和地形。(3′)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甲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A表示大兴安岭,故BC项正确;
(2)C地区表示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主要从地表来水多(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地形、蒸发、冻土)等方面分析。
(3)停止三江平原的湿地围垦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湿地的生态意义主要从调节气候、调节河流流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中污染物等方面分析。
读“南美洲气候图”
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乙两地均为 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2)读右图描述气候特征: ,该气候的成因是 ,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 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 地区,原因是 。
(3)甲→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 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简要说明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至少4方面): 。
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控制,附近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3分)
(2)全年高温、分明显干湿季;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丁;丙;甲地过于湿热,丙地处于高原气候较凉爽(5分)
(3)纬度地带性,热量(2分)
(4)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气候变干,生物物种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候变暖(四项2分,合理给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判断:甲、乙两地均为热带雨林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赤道低压带控制;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附近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根据气候资料图描述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明显干湿季,该气候的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丁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 丙地区,原因是甲地过于湿热,丙地处于高原气候较凉爽。
(3)甲→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气候变干,生物物种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候变暖。
点评: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20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 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筒述两条直接原因。(6分)
(3)图中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
正确答案
略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区域某河流放大图。
材料二 时鲜业就是指时令蔬菜、水果、鲜花等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不易保鲜储存。
(1)D海域的名称为 ,冬季该海域到大西洋的轮船,在经过E海峡时,______风______水(顺或逆)。(3分)
(2)B港口的年吞吐量可达3亿吨左右,简述该港口的区位优势。(4分)
(3)从气候角度比较C、F两地发展“时鲜业”的区位条件的差异。(4分)
(4)概述欧洲大陆气候特征从西向东的变化特点及成因。(4分)
正确答案
(1)地中海 逆 逆
(2)①港阔水深,利于行船;②全年不冻;③靠近莱茵河,航运量大,可河海联运、水陆联运;④沿岩地形平坦,利于建港;⑤腹地广阔,腹地经济发达等。
(3)地属温润气候,全年降水多水份充足,但光热不足,下属地中海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强,但夏季降水少,水分条件差。
(4)自西向东:①一月均温从0℃以上变为0℃以下,夏季气温逐高,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逐渐增大。②降水量渐少,降水季节变化逐渐增大。③气温大陆性增强,海洋性减弱。成因:距海愈来愈远,受大西洋来的西风气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渐弱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根据图示D海域的位置,位于欧洲南部,故判断为地中海海域。图示E为直布罗陀海峡,冬季由于地中海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而直布罗陀海峡表层的密度流始终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故从地中海向大西洋的轮船逆风逆水。(2)影响港口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水域和陆域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的依托、交通和经济腹地)等因素分析。(3)图示C位于西欧,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暖湿润,适宜发展乳畜业,而F位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故光热条件较C丰富。(4)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差异和受盛行西风影响程度的差异导致了欧洲大陆从西向东大陆性逐渐增强,海洋性逐渐减弱,其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反映。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是图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1)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6分)
(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4分)
(3)表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8分)
正确答案
(1)①原料(铁矿石)丰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资源丰富。
(2)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3)新义州
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本题较为清晰的图形如下: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图例显示,松林附近有煤炭资源和铁矿是资源。所以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①原料(铁矿石)丰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资源丰富。
(2)影响工业的区域因素有原料、市场、交通、土地价格等。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说明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表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新义州。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
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以钢铁工业布局为例,有资源型的钢铁工业布局,有临海型的钢铁工业布局。犹如中国的鞍钢和宝钢。降水特征的描述需要从全面进行描述,难度较大,容易遗漏。
读南美洲南部气候要素图和智利经济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分析图中20℃等温线的走向特点及其原因。
(2)图中A、B两处的自然带分别为 和 。A处降水少的原因是 。
(3)请分析智利北部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智利铜矿丰富的地质原因是 。
(5)200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智利总统拉戈斯共同宣布启动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谈判。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中智双方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今后智利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金密集型产品
正确答案
略
读南亚和南美洲最大国家的地理简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所示国家是________;乙图所示国家是________。按照其生产力水平,它们均属________国家,在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
(2)根据图示,两国均利用本国丰富的________(矿产)资源出口矿石,并建立了本国的________工业。甲图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________ (填数码)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乙图⑤⑥⑦⑧四个城市中,(填数码)为自由贸易区和电子工业中心。
(3)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地形判断,北部靠近板块边缘的是________图所示的国家。
(4)按温度带划分,两国绝大部分都位于________带,但甲图所示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而乙图所示国家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5)在发展耕作业方面,两国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甲图所示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乙图所示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两国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E.乙国咖啡、甘蔗、黄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F.乙国与邻国共同建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正确答案
(1)印度 巴西 发展中
(2)铁、锰(黑色金属) 钢铁 ④ ⑤
(3)均有广大冲积平原和古老高原 甲
(4)热 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热带稀树草原
(5)面积广大(或地形平缓),水热资源丰富 西南季风进退和强弱年际变化大,降水不稳定,常发生水旱灾害 北部广大热带雨林地区不宜大规模开发
(6)ABDF
本题通过对比印度和巴西的气候、地形、资源、农业、工业及城市等方面的异同,考查横向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此题属于基本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只要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就不难作答。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国家轮廓形状,不难判断国家名称。印度和巴西这两个国家又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掌握的。
第(2)题具体考查两国的自然资源及电子工业中心。④是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的“硅谷”,全球的软件生产出口基地。⑤是马瑙斯,是巴西唯一的自由贸易区,拥有南美最大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摩托车、手机和手表的出口加工区。
第(3)题比较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印度有三大地形,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板块碰撞挤压所致),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巴西北部是圭亚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中部是广阔的亚马孙平原。
第(4)题具体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巴西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第(5)题具体考查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应该从气候、地形方面分析共同的自然条件,从气象、气候灾害方面分析其不利因素。
第(6)题,印度人口众多,粮食仍需进口,其黄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可可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读“日本”示意图,回答:(22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2分)
A 海 C 岛
(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它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2分)
(3)简述日本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4)根据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8 分)
(5)简述日本农业的突出特点(6分)
正确答案
(1)日本 本州 (2)亚欧 太平洋
(3)以山地、丘陵为主; 地势中部高,沿海低(岛的中部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多分布在沿海)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沿海多平原,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海运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沿海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大。
(5)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试题分析:本题以日本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日本区域地理特征及其成因。第(1)题通过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以判定A为日本海,C为日本的本州岛。第(2)题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火山。第(3)题只有结合所学的有关日本的区域地理特征,从地形、地势两个方面来进行描述日本的地形、地势特征。这一个问题是不可能直接从图中获取到相关信息的。第(4)题从图中所给定的主要城市不难得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原因与日本的工业特点有关,国内的工业原料贫乏,工业制成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特别大;且沿海地区的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这为建厂、建港提供了方便。同时沿海地区的海运方便,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广大。第(5)题日本的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其国土面积的3/4,人口众多,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气候又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国内的科技实力雄厚,故其农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求考生对日本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试题设计的难度不是太大,但要想得高分比较难,第(3)(5)两题目带有明显的识记性
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产品为 (选择填空)。描述其分布特点。(3分)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说出该地区农产品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4分)
(3)A是 河,该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高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移),“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怎样的水文特点? 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分)
(4)B城市所在国家积极引进外资。如果在该市新建工业区应布局在该市的 位置,下列外商投资企业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2分)
A.钢铁厂 B.服装加工厂 C.石油化工厂 D.造船厂
正确答案
(1)C(1分) 主要沿河流(1分)和沿海分布(1分)
(2)单产高主要是因为水稻品种优良,并精耕细作;(2分)
商品率低主要是该地区人口众多,且居民有喜欢吃稻米的习惯等。(2分)
(3)湄公(1分) 河流水位、流量随季节变化大(1分)
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1分)
(4)西北或东南的郊区 D(2分)
本题考查东南亚。
(1)图示区域为东南亚,阴影部分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故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
(2)该地区人多地少,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农业生产,故经营规模小,故商品率低;大量劳动力实行精耕细作,故单产较高。
(3)A表示流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浮稻说明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主要从当地的气候类型分析。
(4)由于该地区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故工业区应布局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即东南或西北的郊外。B表示泰国,位于沿海地区,且造船产业历史较悠久。
(16分)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简图,MN表示晨线,与30°E经线所成的角为15°,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晨昏线表示昏线,表示 季(冬或夏),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不定选)(5分)
E、珀斯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
F、新加坡昼夜等长
(2)若图中等值线表示D河流域等降水量线分布,简要说明D河流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影响因素。(2分)
(3)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出发,走最近航线到欧洲鹿特丹港,分析此航程中油轮可以节省燃料的海域及其原因。(4分)
(4)E为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水坝是一项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然而它的建设却破坏了D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试分析其不利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夏 BCE(5分)
(2)受纬度位置(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地形(高原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分)
(3)可以节省燃料的海域:阿拉伯海、(1分)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和北海;(1分)
在阿拉伯海此时吹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运动,油轮可顺风顺流而行;在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北海受盛行西风影响,油轮顺风而行。(2分)
(4)阿斯旺大坝(1分)
①绿洲失去肥源,土壤盐碱化
②河口三角洲向内陆收缩,建筑跌落
③由于缺少来自陆地的盐份和有机物(养分),渔获量下降
④活水变湖泊,血吸虫病流行
⑤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4分 答案合情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图中晨昏线表示昏线,则图示反映越往北昼越长,夜越低,则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则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也可能向南移,故A项错误;B项图示晨昏线与经线所成的角为15°,反映太阳直射15°N,故75°S以南出现极夜;正确;C项图示C海域位于夜半球,故太阳高度小于零;正确。D项世界最大的港口为荷兰鹿特丹,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错误;E项珀斯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冬季,则温和多雨,正确;F新加坡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错误。
(2)D河流的上游位于赤道附近,故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多雨,且位于山脉的北坡,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海上航运的速度主要从盛行风向和洋流方向分析。
(4)E位于尼罗河下游,故判断为阿斯旺水库,阿斯旺水库的修建使河流带到下游的水量和泥沙都减少,而影响河口地区的水文特征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等。
(30分)2011年2月,图示国家政局发生动荡,国内局面混乱不堪,3月19日,法、美、英等西方国家对该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干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国北部沿海地带和南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不同。(8分)
(2)我国西北的时令河都为内流河,分析该地时令河成外流河的原因。(8分)
(3)甲国农业非常落后,可耕地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据图分析推断甲国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从气候角度评价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8分)
(4)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地面行军作战将会遇到哪些自然障碍?如果进行空中打击,最担忧的是可能引发什么环境性灾难?(6分)
正确答案
略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最大接近 hpa。
(2)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 。
(3)从风向、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比分析1月与7月表中两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
(4)图9中新西兰的库克海峡与图10中澳大利亚的巴斯海峡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库克海峡的风浪远大于巴斯海峡,这是为什么?
正确答案
(1)22 (2分)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分)。
(3)1月(夏季):悉尼降水多于珀斯,悉尼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的影响,又受沿岸暖流影响和(大分水岭)地形抬升,降水较多(2分),而珀斯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沿岸又受寒流影响,降水少(2分);7月(冬季):珀斯的降水多于悉尼,珀斯受来自海洋的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2分),而悉尼受来自大陆内部干燥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2分)
(4)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巴斯海峡冬季(7月)吹偏北风,夏季(1月)吹偏南风,风向与东西向的海峡有较大的夹角(2分),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对盛行风有阻碍作用,故风浪小(2分)。新西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受强盛西风(西北风)带影响显著(2分),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故风浪大。(2分)
略
读欧洲简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A处多湖泊,该地所在国有“千湖之国”之称。我国湖北省则有“千湖之省”之称。两地湖泊形成的自然原因分别是 。
小题2:B是 运 河,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为 。
小题3:图中C是 河,该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甜菜、亚麻等,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
小题4:莫斯科的城市职能是 。
小题5:与其它地区相比,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东西跨度更大,分布很广,分析其原因。
小题6:评价欧洲西部河流航运的自然条件。
正确答案
小题1:A处湖泊因古冰川作用而成,湖北湖泊多因冲积平原地势低洼积水而成
小题2:基尔(北海-波罗的海) 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是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捷径
小题3:伏尔加河 有利:夏季气温较高,光照充沛;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伏尔加河水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不利:年均温较低,冬季较长且寒冷;年降水量少
小题4: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小题5:地中海深入大陆,沿海地区易受海洋影响;山脉东西走向,西风更易深入大陆(夏季地中海比沿岸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加剧了副热带高压;冬季地中海海区气温比沿岸高,形成低气压,上升气流明显,在西风影响下更易形成降水)
小题6:地形平坦,河流水流平缓;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小,水量丰富且稳定;冬季不结冰,航运期长(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更容易修建人工运河,形成内河航运网)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