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共3047题
随着巴西政府开发亚马孙地区的深入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乙图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A处和C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B代表潜热释放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____。(2分)
(2)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可能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该地区虽然降水量减少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A处 对流雨
(3)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
(4)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
(5)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试题分析:
第(1)题,D处的植被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效益。
第(2)题,A处位于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对流雨。
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另一部分来自海陆间大循环。
第(4)题,热带雨林被毁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致使水分蒸发减少,从而降水量减少。
第(5)题,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多。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大气环流考查区域的降水状况及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等知识点。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热带雨林的作用、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亚马孙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等知识点。
(19分)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A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下图是图1中,沿L线所作的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2)据地形剖面图和图1描述该半岛中南部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3)据图2简析B河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5分)
(4)图1中C处为该国棉花主产区,分析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5)图1中D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结合图1和图3分析其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1分)热带草原带。(3分)原因:位于半岛内部,且受沿海山地地形阻挡, 西南季风影响减小,降水量较沿海少;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干湿分明,适宜热带草原生长。
(2)(4分)①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和缓;②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③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④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2分)特点:流量季节变化大,春、夏季流量大(或有春汛和夏汛),冬季流量小。
(3分)原因:①冬季降水少,冰雪融水少,流量小 ②春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量大,③夏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流量大。
(4)(3分)①位于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形起伏平缓,土地肥沃。②地处热带(低纬),热量充足,晴天多,光照强。③ 有灌溉水源
(5)(3分)原因:①D岛位于印度洋,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淡水资源丰富; ②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居;③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试题分析:(1)结合经纬度位置和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印度德干高原,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由于位于内陆,其地势较高,故形成热带草原带。(2)地形特征主要指出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结合图示剖面图判断,该半岛东西两侧为山脉,中部为高原,结合河流自西向东流,判断地势西高东低。(3)图示B为印度河,发育于青藏高原,故上游受冰川融水补给,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故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夏汛。(4)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当地实际。(5)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结合地理位置判断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进一步判断对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本题还可结合印度的主要工业城市设计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会产生很多气体状的物质,爆炸的时候许多物质会形成微粒,这些微粒也会漂浮在空气中,一部分重的颗粒还会掉在周边的范围内,但是一部分比较轻的气溶胶,会飘得比较远。
材料二 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⑴若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等温线,请分析A、B两处等温线的差异并解释成因。(8分)
⑵专家指出,本次日本核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请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A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B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原因:①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此时是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A处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地区高,B处较同纬度两侧地区低;②A处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③B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2)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是随大气和海水运动扩散,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且该地区的日本暖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对中国影响不大。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温线的综合分析。(1)图示A处等温线向北凸,说明该处温度较高,而B处等温线向南凸,说明该处温度较低,影响气温差异的因素主要从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2)核物质的可能扩散方式是大气运动和洋流,而从该季节该地区的季风方向和洋流方向分析。
读“俄罗斯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叶尼塞河以东是 高原。乌拉尔山脉以东是 平原,该平原上用图例标注的油田叫 油田。
(2)B指港口 。
(3)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三大河流为何自南向北流?(1分)
(4)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两岸及下游平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但这三大河流的下游却几乎没有农田,为什么?(2分)
(5)每年3~4月,当三条河流的上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上升到0℃以上时,三条河流都会发生河水泛滥,河流两岸形成大片沼泽地,为什么这时河水不全部流人北冰洋呢?(1分)
(6)形成西伯利亚地区大面积沼泽的原因有多种,除河水泛滥外,还可能有什么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0分)
(l)中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秋明
(2)圣彼得堡
(3)西伯利亚地区地势是南高北低,所以三条河自南向北流。(1分)
(4)一是由于气候寒冷,生长期短,农作物无法生长;
另一方面河流两岸及下游地区广布沼泽,无法进行耕作。(2分)
(5)因为河流入海口纬度高,气温低,上游化冻时,入海口仍旧结冰,河水流动不畅。(即发生凌汛现象)(1分)
(6)气温低,蒸发弱;
地下永久性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没有水库蓄水。(答对2点即得2分)
略
读非洲中部地区等高线和河流流向示意图及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A盆地是世界最大的刚果盆地,盆地内重要的自然资源有:
(至少列举三种)(6分)
(2)A河与B河比较,入海口河段流量大,流速快,其主要原因是。( 4 分)
(3)大猩猩,是非洲特有的动物,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以植物叶子为主食,近年来,大猩猩不断减少,未来10年到15年内将面临灭绝。除“埃博拉”病毒攻击外,其人为原因主要是: (4分)
(4)C沿岸有非洲南部最大的沙漠,该沙漠绝大部分完全无土壤,表面为基岩,覆盖着流沙。主要原因是:
(6分)
(5)D国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在中国帮助下,改善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矿业成为国民经济和出口的支柱产业,试分析其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森林、矿产、水力、热带物种(至少列举三种,每个2分)
(2)A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2分)下游穿过刚果盆地西部,落差大。(2分)
(3)环境破坏,植物减少;(2分)非法猎杀(2分)
(4)气候干旱,降水稀少,(2分)地表温度较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烈,(2分)流水作用微弱,表面为基岩,土壤发育不成熟。(2分)
(5)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2分)近年来沿海港口及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2分)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2分)国家政策的扶持。(2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区,自然带是热带雨林,所以森林资源丰富。该地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所以水能丰富。热带原始森林,破坏较少 ,热带物种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只甬记忆学过的内容,图中不能看出。
(2)A河是刚果河(扎伊尔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下游穿过刚果盆地西部,落差大,所以流速快。B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少,下游流经的沿海平原区,落差小,所以流速较慢。
(3)近年来,随着对原始森林的开发,环境破坏,植物减少,影响到动物的生存和食物安全。更有人对动物非法猎杀。
(4)C处受副热带高压带及沿岸寒流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地晴天多,地表温差较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烈。降水少,流水作用微弱,表面为基岩,土壤发育条件不成熟。所以缺少土壤。
(5)D国矿业成为支柱产业,首先是该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其次在中国帮助下,近年来沿海港口及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了矿业的发展促使其成为经济支柱。
(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请回答:
(1)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2)比较X、Y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6分)
(3)简述甲平原南部种植冬小麦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4)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EF段位于MN段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故EF段水量较大(4分);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或较长)(4分)。
(2)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2分)。原因:X地距离大西洋较Y地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2分),且地势较低(2分),冬季(或寒冷期)时间较短
(3)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病虫害少。(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8分。)
(4)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且有运河相连;河流流速较慢。(每点2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MN段位于上游,汇水面积较小,水量小。MN段的纬度高,所以结冰期较长。图中EF段位于伏尔加河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汇水面积相对较大,故EF段水量较大。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汛期较长。
(2)读图, X地距离大西洋较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这里位于东欧平原地区,地势较低,冬季寒冷期时间较短。Y地距大西洋远,位于乌拉尔山区,地势较高,冬季寒冷时期长,积雪期时间长。所以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
(3)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甲平原是伏尔加河流域,平原南部是俄罗斯的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收割。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越冬,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冬季寒冷,害虫不易过冬,病虫害少。
(4)读图,根据图中的城市符号和矿产资源符号分析,该国城市分布集中地区,资源分布很少,也就是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运量大,甲地河流流速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河道间开凿有运河相连,投资较少,效益高,水运便利。
读世界某岛国图,该岛国的面积为65 610平方千米,人口均1 988万。读图回答以下各题。(5分)
(1)图中岛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当地有5~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两个雨季,请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2)中国是世界上生产茶叶最早、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该岛国却是世界上出口茶叶最多的国家。请分析该岛国成为世界上出口茶叶最多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热带季风气候 5~8月的雨季是由于西南季风带来了丰富的降水;11月至次年2月的雨季是由于东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形成的降水。
,(2)降水丰富,气温高,茶叶采摘季节长;国内人口少,茶叶自身消费少,可供出口多。,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为斯里兰卡,位于南亚,故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由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都能带来海水的湿润气流,故形成两个雨季。(2)利于茶叶种植的主要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读某区域简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中A河的地理意义是( ).(1分)
(2)濒临B湖的国家由2个增加为现在的5个,国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该湖泊地区附近的优势矿产资源是( );制约该地区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2分)
(3)B湖北部地区地势低平,近年来土地盐碱化问题在日益加剧。试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1分)
(2)石油、天然气 水资源缺乏(2分)
(3)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土地盐碱化;全球变暖,蒸发增大;河流上游工农业用水增加,注入的河水减少,湖面萎缩,盐分沉积。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根据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A河流为里海北部的乌拉尔河;为亚欧分界线。(2)里海周围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由于该地区位于中亚,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不足限制农业发展。(3)土地盐碱化的成因主要从自然原因:蒸发量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分析。
(14分)下图中V、I、S、T、A五个国家被称之为“展望五国”,他们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继“金砖四国”之后,VISTA有望成为新兴市场队伍中的明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T国位于S国的 方向。(2分)
(2)图甲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V、I、S、T、A五国中的(填字母)国家分布有该气候类型(4分)
(3)I国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原因是什么?(4分)
(4)S、A两国均有大面积荒漠景观,比较说明其荒漠景观成因的差异。(4分)
正确答案
(1)东北(2分)
(2)地中海气候(2分)S 、T(2分)
(3)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地震,火山频繁(2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破碎,降水量丰富,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2分)
(4)S国荒漠成因是地处回归线除近,西部地区常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1分)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加剧荒漠(1分)。A国是因为受安第斯山脉影响(1分)地处西风的背风坡(1分)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
第(1)题,关键是要判别经纬度关系,或依据国家判断。
第(2)题,图甲显示7月高温少雨、1月低温多雨,符合地中海气候特征;南非和土耳其有地中海气候分布,该气候雨热不同期。
第(3)题,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而多地质灾害。
第(4)题,,识记位置和两国气候分布即可回答。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干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的是 图所示河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2分)
(2) 甲图所示河流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3)分析乙图河流流量巨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目前这两条大河流经的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有( )。(2分)
正确答案
(1)甲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右偏 (2分)
(2) 径流量相对较小;人口高度密集于下游河谷和三角洲(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流经国家多 (3分)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遇到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任答3点得3分)
(4)BCD (2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右岸受侵蚀,说明水流向右岸偏,位于北半球的河流。(2)河流水量少,主要从水源补给和用水量两方面分析。(3)乙河流流量大,主要从气候、流域特征、洋流等方面分析。(3)两河流经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故BCD符合。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题。(22分)
图1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群落。图2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情况。
图1
图2
(1)归纳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城市初期形成的条件。(6分)
(2)分析L河流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4)说出L河流域在乙地以上和乙地以下河段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4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分)。河流沿岸地区地形平坦(1分),水源充足(1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1分);交通便利(1分)
(2)地处热带(或低纬度),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利于生物生长(2分);南北所跨的纬度大(2分);地形复杂(或山地多),地势高差大(或高差大),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或垂直地带明显)(2分)。
(3)差异: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1分),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于乙地(1分)
原因: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小。(2分);乙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乙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量大。(2分)
(4)乙地以上河段:①开发利用水能(1分)(或修建水电站或开发水力发电或发电或修建水库)②开发利用热带生物资源(1分)(或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或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乙地以下河段①航运(1分 )②修筑防洪工程、 灌溉(1分)(上下游同时一样的,整题分全扣掉)
试题分析:
(1)影响城市形成因素主要有自然(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沿河(河流有交通、供水、古代有防御作用)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图示地区为东南亚地区所跨纬度较大,同时海拔高差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生物物种繁多。
(3)降水量的变化主要从量的变化与季节变化二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于乙地。从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洋流、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分析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乙地海拔较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乙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
(4)河流不同河段开发利用不同,上游河流落差大,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上游流域地势高差大,以林业和多种经营发展为主;下游水流平稳,以航运开发利用为主,需防洪,沿河地区皆可以取水。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南苏丹首都朱巴位于纽约(41°N,74°W)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2分)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①地飞往②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 ___。(2分)
(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图;若甲图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则甲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 ___(数字式)。(4分)
(4)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6分)
正确答案
(1)东南(2分)
(2)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2分)
(3)甲(2分) 1:200,000,000(2分)
(4)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分)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2分)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2分)
试题分析:
(1)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5°N,32°E),结合经纬度位置,其位于纽约的东南部。
(2)①②同位于60°N纬线上,其最短飞行线路是按照过这两点和地心所确定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大圆的劣弧飞行。
(3)甲图表达地理事象简略,比例尺较小;②③的实际距离为60×111km,结合图上距离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尺。
(4)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南苏丹共和国的成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经纬度位置、大圆航线、比例尺、地理位置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地图
材料二:
B地所属国家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该国财经、法律、通讯、能源、交通业发达,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10年加入“金砖国家”。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6分)
(2)描述图中R区域沼泽面积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分析原因。(6分)
(3)分析B地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上地形起伏小(平坦),高原边缘(沿海)坡度大;沿海有狭小平原分布;海岸线平直。(6分)
(2)夏半年沼泽面积大,冬半年沼泽面积小。(2分)R沼泽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半年降水多,沼泽面积大(2分),冬半年降水少,蒸发旺盛,沼泽面积小(2分)
(3)气候温和,热带草原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6分)。
试题解析:
(1)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如何分析地形特征在于,地势高低及地面的起伏状况;地形的类型及分布;平均海拔的高低。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特征分析得:等高线在大部分在1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在沿海500米以下,分布狭窄的平原;图中等高线稀疏,地形起伏小,地形坦荡;500米等高线延伸到海岸线,坡度大,且海岸线平直。
(2)考查沼泽变化即气候形成的原因,根据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图,R地位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为湿季,故沼泽面积大;冬季,受东南信风带影响,降水量少,为旱季,故沼泽面积小。
(3)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此题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可以借鉴潘帕斯大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热带草原气候,草原面积广大,动物的口粮丰富;南非高原,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南非为非洲最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同时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消费市场广阔;近海,交通便利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 盆地;A (山脉);B (城市)
(2)甲的农业地域类型 ;在我国,下列选项中与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A 坝子农业 B 桑基鱼塘 C 河谷农业 D 灌溉农业
(3)下列选项中,是图示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 灵活的生产选择 B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C 生产规模小
D 合理、有效的农事安排 E 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正确答案
(1)墨累——达令(盆地) 大分水岭 堪培拉
(2)混合农业 B
(3) ABD
试题分析:(1)甲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为墨累—达令盆地;A位于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B为澳大利亚的首都,为堪培拉。(2)甲地的墨累—达令盆地为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我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属于混合农业。而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都属于种植业。(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同发展,可因市场的变化而灵活选择农业生产类型,正确;在混合农场里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B项正确;该地的混合农业,生产规模大,投入的劳动力少,C、E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和城市分布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生产特征判断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图①表示世界某区域图,图②为“某发展中国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①中夏季风的成因以及对此区域气候的影响?(6分)
(2)分析图②区域内的自然带名称。(6分)
(3)简述图②区域内北部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并说明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西南风(3分);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在沿海区域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3分)。
(2)南部纬度较低,主要为热带雨林带(3分),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带(3分);
(3)农业以畜牧业为主(3分);环境问题:草原破坏和土地沙化(3分)。
试题分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非洲几内亚湾附近,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在沿海区域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南部位于赤道附近,主要为热带雨林带;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带。
(3)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带,适宜发展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带来的环境问题是草原破坏和土地沙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非洲西部地区的气候、主要自然带及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相关知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