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两区域简图(图7、图8)

(1) 图9是某时乙城市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请画出完整的等压线图,并分析此时乙城市的天气状况。(4分)

材料二  1970—1990年甲城市圈人口变动情况图(图10)

(2)据图中信息描述甲城市圈人口的变动情况,并分析其成因。(12分)

材料三          图7中玉米带与图8中玉米带数据比较表

(3)据表中信息说明,两玉米带单产差异的原因。(6分)

(4)据专家推算,全球石油资源可用40—50年,有人提出现阶段大量使用玉米制作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你是否赞同,请说明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图略  受气旋控制,阴雨(4分)

(2)中心地区人口减少,市区地 价上涨、环境质量下降;(4分)

周边地区人口增加,周边地区交通条件和基础改善;(4分)

城市总人口减少,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外移;(4分)

(3)图7中玉米带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2分)无霜期长,生长期长;(2分)年降水量大,水分充分。(2分)导致图7玉米带单产比图8玉米带单产高。

(4)赞同。石油短缺,其成本提高;玉米制乙醇降低成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有力保护环境(3分)

不赞同。加重耕地压力,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粮食供用紧张局面。(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是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左右。

材料二 2006年3月,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首钢搬迁”终于动工。首钢的冶炼部分将全部从北京迁至位于渤海湾河北省唐山滦南县的曹妃甸,而其总部和研发体系将保留在北京地区。

材料三 2006年11月,我国首条横跨渤海的铁路轮渡试运营成功。该线比绕行山海关缩短了600~1800千米。标志着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板块的陆海铁路大通道全线贯通。

(1)图中阴影区是两大工业基地,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试比较两者在工业性质上的差异。

(2)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

(3)图中有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分析该地区建设商品棉基地的区位条件。

(4)新首钢所在地曹妃甸与北京相比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其研发体系及总部留在北京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5)从地理角度分析曹妃甸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6)影响烟大铁路轮渡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烟大铁路轮渡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 分别是重工业和综合性工业基地(4分)

(2)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海盐  水资源

(3)光热充足;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4)海运条件优越 人才密集、科技发达;信息通达度好

(5)节水节能问题、资源循环利用问题、海岸带生态破坏及海洋污染问题等

(6)经济  缩短东北、环渤海、长三角陆上联系距离,为东北和华东地区的物质交流节约运输成本,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6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材料三: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方向是定位为“高效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将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材料四:三大三角洲的示意图10

小题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及黄河三角洲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0分)

小题2:简要分析三大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分)

小题3: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14分)

正确答案

小题1: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2分);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2分)。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2分);合理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湿地(2分);防治黄河“断流”等(2分)

小题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分);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3分);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分);降水变率过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3分)。

小题3:自然条件:地形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气候温暖湿润,(2分)水源充足(2分)。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好(2分);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水陆交通便利(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3.读台湾地形交通图及部分出口产品比重变化图,回答问题。

(1)台湾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641亿立方米,而能有效利用的总水量只有207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据图说明台湾城市和铁路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3)据图归纳说明1998年~2006年八年间台湾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台湾岛属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山地,河流短小流急,河水大部分入海。

(2)主要分布在西部;环岛分布。(2分)中部是山地,西部和沿海地形平坦。

(3)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品比重下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地水位最低的是           ,判断理由。

(2)图中①、②两河段中①的河段航利较大的人文原因。

(3)结合当地特点,请你提出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1)D    与B、C、相比较位于下游;与A相比较,A比B水位还高。

(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3)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大优质粮食育种技术的研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要立足粮食优势增加收入。积极发展粮食产业化,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直接补贴。

图中A、B、C、D四地水位最低的是D,D点与B、C点相比位于河流的下游,A点在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其海拔高度大于B点。图中①、②两河段中①的河段为于长江下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周转量大。②河段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经济欠发达。所以①河段航利较大。建议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基础上,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国家同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直接补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8年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52分,A地出现了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海口市的人影朝向     方向。

(2)图中B是       铁路,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的        地貌区。

(3)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                     

(5)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正确答案

(1)107°E 西南

(2)南昆 喀斯特

(3)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充沛,河流水量丰富

(4)基塘农业 混合农业

(5)受夏季风及台风的影响,降水充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该图中所示的平原是            ,分析该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

(1)河谷地形

(2)8 纬度差异

(3)降水量少,径流量小。

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4)华北平原 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24分)

材料二 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

(1)简述乙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2)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

节分配的原因。(10分)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两地河流在开发利用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1)乙地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平缓。(4分)

(2)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分)

M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再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6分)

(3)甲地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2分)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域,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流经山地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3分)

乙地河流发展航运。(2分)原因: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域,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有运河沟通,河网稠密。(3分)

试题分析(1)由图中轮廓和经纬度可知:甲图是日本,乙图是英国。英国地形是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

(2)M地受地形影响,冬季降水多于冬季。N地是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从图中看出M地处于日本沿海地区,日本是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经过日本增湿,受到山地地形的抬升,形成了地形雨。夏季吹东南风,但是M地在山地的背风坡,因此降水少。

(3)甲地日本地形特征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又是季风气候,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全年的降水量在1778mm,降水丰富,因此地势落差大和水量大,在甲地河流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

乙地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缓,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因为地势平缓和河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因此乙地河流发展航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对日本和英国两国的自然因素有个了解,并且要学会读图、析图,从图中、表格中获取有用信息,注意答题过程中根据问题答题以及答题的完整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小题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                      B                 (2分)

小题2: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              E               (2分)

小题3:B区的主要地貌单元是                   。(1分)

小题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               区。(填字母)(1分)

小题5:荒漠化最严重的是                                       。(填全称)(1分)

小题6: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1分)

小题7: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条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1分)

正确答案

小题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小题2:阿尔金山   祈连山

小题3:青藏高原

小题4:A

小题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小题6:水源

小题7:400mm等降水量线

试题分析:

小题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小题2:图示DE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边缘,判断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

小题3:图示B区域为我国的青藏高寒区,其主要的地形单元为青藏高原。

小题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小题5:由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故荒漠化最为严重。

小题6:A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小题7: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点评:本题考点多,但难度不大,属于我国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即可简单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业流程示意图”和“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酒精厂选址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酒精厂实施清洁生产后的经济效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效益是    _______________     。

(3)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关系图中的字母表示的内容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  。

(4)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

(5)简述该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正确答案

(1)接近原料地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工业污染

(3)饲料加工 食品加工 肉蛋奶等

(4)调整产业结构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5)社会效益:向社会提供粮食、果品、蔬菜、肉奶蛋、饲料、加工食品等多种农副产品

环境效益:降低污染,净化空气,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5年4月2日11时50分,“大洋一号”在青岛起航,依次航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环球科学考察。读图2,回答(1)~(4)题。

(l)“大洋一号”起航时,纽约(西五区)时间是________。

(2)“大洋一号”科考船上带着由小学生们亲手制作的15个漂流瓶,它们被分为3组,每组5个,分别投放到“大洋一号”所考察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在青岛投放的漂流瓶可能到达下列哪个地区沿海:(  )

A 悉尼   B 新加坡   C 温哥华    D 白令海峡

(3)“大洋一号”预计将于11月20日到达A海区,此时在此遇到的情形,真实可信的有________。

(4)“大洋一号”在非洲大陆南部东西两侧洋面,测得海水温度的差异状况是________。

(5)B国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电子工业发达,有“世界办公室”之称,分析其区位条件。

正确答案

(1)4月1日22时50分

(2)C

(3)B

(4)西侧低,东侧高

(5)班加罗尔位于德干高原是印度的硅谷,德干高原气候凉爽,交通便捷,印度有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懂英语的熟练软件工程师,印度政府一直重视发展软件工业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浙江省位于27°03′N到31°11′N,东经118°02′到123°08′之间,西南部多山地、丘陵,东北部多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分)

(2)下表为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简析该地6月、7月、8月这三个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3分)

(3)舟山与绍兴1月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5.7℃、4.2℃,分析舟山1月多年平均气温高于绍兴的主要原因。(2分)

(4)近些年来,杭州、嘉兴、绍兴地区以面向城市和出口为主导的花卉、蔬菜等种植发展较快,简述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由南向北递减(或南多北少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1分)南部雨期长;且多地形雨;多台风雨。(答出2点即可)(2分)

(2)6月,多梅雨(或锋面雨带到达),故降水量较大;7月,伏旱(或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降水量较少;8月,多台风雨,故降水量较大。(3分)

(3)舟山是海岛(或四面环海),海水热容量大(比热大),海洋性强。(2分)

(4)①城镇人口众多;②市场需求量大;③水陆交通条件改善;④信息通达度好;⑤农业技术水平提高;⑥相对日、韩等国家,农业生产成本低。(答出4点即可)(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京时间2 0 0 4年12月2 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E岛西北近海(3.9°N、96°E,A字母右边的黑点位置)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千米。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C _____ (国家),E____  岛,D  ___  海峡,H _______ 半岛。(4分)

(2)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地方时为__ 时____ 分。(2分)

(3)C半岛的夏季风与中国东南部的夏季风在风向和成因上有何区别?(4分)

(4)J国是非洲遭受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中国的海南岛离震中比J国近,却毫无影响,为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C 印度(国家),E 苏门答腊岛,

D 马六甲海峡,  H 中南 半岛。(4分)

(2)  7  时22 分。(2分)

(3)C半岛的夏季风为西南风,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2分)中国东南部夏季风为东南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2分)

(4)J国与海啸发生地之间无陆地阻挡,而海南岛与海啸姓地之间有陆地阻挡。(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两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E城市在B城市的          方向,B城市到C城市的距离约       千米。(2分)

(2)1月均温,A区域比D区域     ,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从太阳辐射、风向和洋流等角度分析)(6分)

(3)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东南;70—90km

(2)小,原因是:1月份直射点在南半球,D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比A区域大,所以温度高;A区域容易受到来自大陆的冷的西北季风影响,所以温度低;D区域附近沿岸有暖流经过,能起到增温的作用

(3)铁路线基本上都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原因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为了促进沿海经济开发

下一知识点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