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共3047题
(8分)读某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城市①的形成与瀑布有何关系?
(2)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3)城市②钢铁工业发达,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近几十年,为什么图示地区许多人口向外迁移?
正确答案
(1)瀑布使①处成为内河航运的起止点,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的形成(或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①城市的形成)
(2)乳畜业
(3)煤炭丰富;交通便利;附近地区工业发达,消费市场大;水资源丰富;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雄厚
(4)该地区气候冷湿;属于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传统工业的衰落,就业机会增长较慢;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
略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形区为________。
(2)图示地形区与周围区域的边界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明确的或模糊的)。
(3)图示地形区中的河流属于________(内流河或外流河)。
(4)图示地形区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反映了区域的________性。
(5)图示区域在自然特征上与华北平原差异较大,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双选)
正确答案
(l)塔里木盆地(2)模糊的(3)内流河(4)整体(5)A、C
由图示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该区域为80°E附近,②河流呈放射状分布,③图中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地区。这里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加之盆地地形使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试分析影响其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8分)
(2)说出甲乙两地之间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3分)
(3)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请简要说出其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4分)
正确答案
(1)有利:①位于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1分)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1分)
③有都江堰提供便利的灌溉(1分)
④城镇多,人口多,劳动力丰富(1分)
⑤市场需求量大(1分)
⑥交通便利(1分)
不利: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光照不足(1分)
②季风气候,旱涝灾害严重(1分)
(2)分布特点:沿河谷呈带状分布(1分)
形成因素:①河谷沿岸,地形平坦(1分)
②沿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1分)
(3)①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盆地(1分)
②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是重要河港(1分)
③是成渝线、川黔线、湘渝线和渝怀线的交点,是重要的铁路枢纽(1分)
④有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联系(1分)
略
(24分)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写出长江对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3分)
资料一: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2)写出成都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3分)
(3)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4分)
(4)据当地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上可采取的有效措施(3分)
(5)重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4分)
(6)你若在夏季去四川西部山区自助旅游,说出此季节需防范的自然灾害和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分)
(7)指出上海宝山与本区域西部的钢铁工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3分)
正确答案
(1)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或盆地内部的平原上),(1分)多沿河流分布;(1分)供水和交通。(1分)
(2)季风水田农业(1分) 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1分);受四周山地的影响,交通不便,不利于农产品外运(1分)。
(3)重、化工业比重大、(1分)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高,导致排放酸性气体(SO2)多;(1分) 盆地地形使酸性气体难以扩散;(1分)气候湿润,大气水汽充足,(1分)易形成酸雨。
(4)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开发水电、建水利发电站);(1分)发展天然气;(1分)在农村开发利用沼气。(1分)
(5)工业基础较好、有充足的能源、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完善的交通、廉价的水运、土地租金较低(4点即可4分)
(6) 洪水(或暴雨);(1分)滑坡(或泥石流)(1分)
了解沿途的天气、水文和交通状况(路况);旅游活动和安营避开河谷、陡坡等易发生水文及地质灾害的地段;具备基本的防范意识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等。(答出两点得2分)
(7)上海宝山海运便利,(1分)更接近市场,(1分)需要进口铁矿、调入能源(1分);
略
读图12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上海是中国最大城市群的核心,正在迈向国际大都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该主题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且倡导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全面的城市发展理念。
(1)据图文材料,说出上海地理位置特点。(2分)
(2)描述长江南京至上海段的水文特征。(3分)
(3)分析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社会经济优势条件。(3分)
(4)简述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滨海沿江;最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核心。
(2)汛期长;净流量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3)政策支持;(有机场、铁路、海港等)交通发达;市场广阔(工、农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4)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上海的国际声誉;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及防城港4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把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纳入经济区统一考虑,形成“4+2”的格局,这样,经济区陆域面积就达7.27万平方千米,占广西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千米。区域内人口2053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2%。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界人士认为:武汉城市圈有望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之后,中国城市圈的第四极。
材料2:
(l)试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经济基础等方而比较两地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2)湖北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目前的农业生产主要方向是发展以出口为主的花卉、水果、乳肉等,试比较分析它们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正确答案
(1)(由左到右,自上而下)我国中部 东盟(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内河 铁路 西南 中南 鱼米 海洋 旅游
(2)江汉平原:人多地少;水旱灾害频繁;易受寒潮影响。北部湾经济区:人多地少;易受台风的影响;技术水平低。
本题以两大经济区对比为载体,考查两区域的地理特征。回答第(2)题时注意: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不能仅分析自然因素。
(12分)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和简表,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点附近气候简表
(1)图中所示的地形区是 ,字母A所在的虚线区域地形以 为主。图中西侧属于我国从第 级阶梯向第 级阶梯过渡地带。(4分)
(2)读图和表,图中所示A及附近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4分)
(3)图中所示区域的优势能源是 。(1分)
(4)限制本地交通运输发展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5)本区域南部因昆明准静止锋影响秋冬季节多雨,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盆地(四川盆地) 丘陵(山地丘陵) 一 二(4分)
(2)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土壤肥沃,有紫色土;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灌溉便利(4分)
(3)天然气(水能)(1分) (4)地形(1分)(5)北方冷空气南下,沿云贵高原北坡缓慢爬升并遇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3分)
略
当今世界呈现出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国与富国之间的多元化差异。阅读有关资料,回答问题(11分)
1.德国、日本是两大发达国家,但两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截然不同,请说出两国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6分)
2.与富国相比,贫国则面临了许多问题。根据下列资料与左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5分)资料: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6%,外债负担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使用卫生设施与安全饮水人口分别为3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
正确答案
1.德国分布均匀: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海港众多;在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日本则高度集中于太平洋与濑户内海沿岸:自然资源缺乏,需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对外依赖性强;山地多,平原狭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岛国,港湾条件优良;人口、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2.自然因素:温度高,干、湿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变化大,不利于灌溉;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生态问题严峻,不适宜农农耕;干旱灾害严重,粮食缺乏,饥荒不断
人文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环境、经济恶性循环);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债物负担沉重,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疾病加重贫困
略
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祁连山脉走向及其地理意义。(3分)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三面沙山捧出一弯清泉,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2)分析月牙泉的地理成因。(2分)
(3)说出甲、乙两地农业主导区位因素,并比较其差异。(3分)
(4)分析金昌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2分)
正确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分界线;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周边为沙丘,地势低洼;地下水补给充足(位于盛行风向背风坡)。
(3)水源;甲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乙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
(4)靠近有色金属资源(镍矿)产地;靠近能源(水能)产地(靠近铁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略
下图为某地区山河分布图,图中格利特峰海拔2472米,是该地区的最高峰, 左上角的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简述该区域旅游资源?(3分)
(2)分析 B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6分)
(3)评析A、B所在国家的基本实体。 (5分)
(4)说明此时该区域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判断的理由。(2分)
正确答案
(1) 滨海旅游、峡湾风光、冰雪景观等(3分)
(2) ①流域面积东大西小;②河流长度东长西短;③河床比降(坡度)东缓西陡。(6分)
(3)国土面积小,海岸线长;人口数量少,人口素质高;森林资源和水能丰富。(5分)
(4) 昼夜等长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晨线与东经2°重合)(2分)
略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所列的各部门,就业人数减少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加入WTO以后,对该行业有何影响。
(2)表中所列各部门中,就业人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业 加入WTO后,随着进口农产品关税逐渐降低,我国会不断增加对国外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的进口,开始几年会对我国农业造成一定冲击,但同时会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2)服装 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成本较低
由表知,加入WTO后对我国冲击较大的部门有农业、汽车等,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影响的部门有纺织、服装、服务业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尼罗河的支流青尼罗河因含沙量大而得名,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其含沙量大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甲地气候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该河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1分)雨季降水集中。(1分)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或河流落差大),(1分)流水侵蚀作用强。(1分)
(2)地处低纬,(1分)太阳辐射强,气温高;(1分)夏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与海岸平行),(1分)气流干燥;(1分)沿岸有离岸洋流,(1分)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试题分析:
(1)青尼罗河主要流经东非高原,由于这里地势高,形成了然带草原气候;通过图例还可以得出,这里地势起伏大,因而河流泥沙含量大。
(2)甲地区位于索马里半岛东南沿海地区,这里地势低,盛行离岸风,气候干旱,加之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就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甲、乙两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纬度在30°N附近。下图是甲地与乙地的气温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我国________气候区,乙地位于我国________地形区。
(2)据图分析甲、乙两地气温的主要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3)由地理环境不同,甲、乙两地所处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的差异,试分析两地区农业生产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
(4)甲、乙两地所处地区都属于西部地区,又都是能源丰富的省份,请分别说出两省较为丰富的能源名称。
(5)为加快西部开发,我国在甲地所在地区建设的____,是发展西部的标志性工程,该工程遇到的最大技术难题是____问题。
正确答案
(l)高原 四川盆地
(2)差异:夏季,甲地气温较低,较凉爽,乙地气温较高,较炎热;冬季,甲地气温较低,气候寒冷,乙地月平均气温在O℃以上,较温暖;甲地年平均温度较低,乙地年平均温度较高;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3)农业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的种类。
(4)甲地所在省: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乙地所在省:天然气、水能。
(5)青藏铁路 冻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甲、乙两地的气温年内变化曲线特点及题干中“西部地区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纬度在30°N附近”确定甲为拉萨市,乙为成都市。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乙地位于四川盆地,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农业生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类型、农作物的种类及耕作制度。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四川盆地的能源主要是天然气、水能。青藏铁路是发展西部的标志性工程,最大技术难题是冻土问题。
读下面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源分布看:①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丰富,②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丰富,③地区新能源中________、________丰富。
(2)图中实线和箭头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在能源工程,A是________工程,B、C、D是________工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C线路的电力比B线路优越,试分析其原因。
(3)简答开发④地区水电基地的有利条件。
(4)A、C线路能源调运对开发⑥地区有什么战略意义。
(5)2003年全国19省拉闸限电的过程中,有些省份能源丰富,试分析2003年④⑤两省发生“电荒”的主要自然原因。
(6)简要分析⑥⑦地区能源供应长期紧张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回答解决⑥⑦地区“电荒”的主要措施。
(7)我国优先发展水电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开发前景广阔
②对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④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污染问题的约束,而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不到达25﹪,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1)石油 煤炭 太阳能 地热能
(2)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原因:B路线以火电为主,而C路线以水电为主,水电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属于可再生能源。
(3)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4)①可缓解华东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降低用电成本;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减轻大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5)2003年④⑤两省降水偏少
(6)原因:⑥⑦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该地区缺乏常规能源。
措施:节约用电;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建核电站;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石油进口多源化;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7)D
略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小题。
材料一 中部是我国东西南北交往的通道,这个通道畅通与否,管理体制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水平是否能让各方满意,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有:1、为东部一般加工工业的转移提供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顺利进行;2、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和各种产业装备;3、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金融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善的通道。
材料二 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他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应大力实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战略,东部的升级、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应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
材料三 应接受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发展小城镇,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小题1:简述图中两项资源调配对东部发展的作用。
小题2:图中主要重工业中心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小题3:能否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借鉴浙江的经验并且结合中部的特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正确答案
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紧缺,促进该地区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工程可以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紧缺,同时也可以改变该地区的能源结构,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小题2:自然资源丰富,水能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等
小题3: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如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机会。
图中反映的两种资源调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浙江是以发展私营经济、推进城市化带动农村人口 转移的,中部地区也应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特色经济来带动产业升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