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硫酸的性质
- 共40题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反应为Na2SO3+H2SO4= Na2SO4+SO2↑+S↓+H2O,而SO2易溶于水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气泡多少来比较不同浓度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反应的快慢,可以通过观察最先变浑浊来比较快慢,
B选项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入药品时,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所以是正确的
C选项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造成V(碱)偏小,根据c(酸)=,可知c(酸)偏小,C正确
D选项离子的焰色反应就是黄色的,钾离子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色)呈紫色,所以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的话,只能判断一定有钠离子,不一定有钾离子,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是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方法
解题思路
A选项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反应为Na2SO3+H2SO4= Na2SO4+SO2↑+S↓+H2O,而SO2易溶于水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气泡多少来比较不同浓度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反应的快慢,可以通过观察最先变浑浊来比较快慢,
B选项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入药品时,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所以是正确的
C选项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造成V(碱)偏小,根据c(酸)=,可知c(酸)偏小,C正确
D选项离子的焰色反应就是黄色的,钾离子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色)呈紫色,所以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的话,只能判断一定有钠离子,不一定有钾离子,正确
B选项正确,C选项正确,D选项正确,所有选A选项。
易错点
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反应原理;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知识点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很重视。
20.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③4CO2(g)+N2(g) ΔH=-1200kJ·mol-1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填代号)。
21.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③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①根据图表数据分析T1°C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 ;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填字母代号)。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 ▲ (填“升高’,或“降低”),ΔH ▲ 0(填“>”或“<”)。
22.以CO2与NH3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己知:
①2NH3(g)+CO2(g)=NH2CO2NH4(s) ΔH=-159.5kJ·mol-1
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ΔH=+116.5kJ·mol-1
③H2O(l)=H2O(g) ΔH=+44.0kJ·mol-1
写出CO2与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3.一种氨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
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
请写出通入a气体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每消耗3.4gNH3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正确答案
乙
解析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时,速率加快,反应时间段,符合题意的只有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正确答案
①0.015mol·L-1min-1(1分)0.56(或9/16)
②bc ③降低 <
解析
反应C(s)+2NO(g)③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
C(s) + 2NO(g) N2(g) + CO2(g)
起始量: 1.0 0 0
变化量: 0.6 0.3 0.3
平衡量: 0.4 0.3 0.3
①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0.3mol/L÷20min=0.015mol·L-1min-1,则平衡常数K=(0.3×0.3)/(0.4)2=0.56(或9/16)。 ②30min后,NO的浓度在增大,此反应有可能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对此反应没有影响,因为C是固体, 如果通入一定量的NO,NO的浓度肯定会增大,符合题意。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体积减小,浓度会增大也符合题意。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物质的浓度没有影响。所以此题选b c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说明反应物的量减小,生成物的量在增大,说明了升高温度时,反应向着逆反应方向进行,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降低,此反应是个放热反应,ΔH < 0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正确答案
2NH3(g)+CO2(g)=CO(NH2)2(s)+H2O(l) ΔH=–87.0kJ·mol-1
解析
2NH3(g)+CO2(g)=CO(NH2)2(s)+H2O(l) ΔH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来,由(①式+②)-③=-159.5kJ/mol+116.5kJ/mol-44kJ/mol=–87.0kJ·mol-1,则正确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 ΔH=–87.0kJ·mol-1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正确答案
2NH3+6OH-–6e-=N2 +6H2O 0.6mol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电子是由a移向b,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由总反应式4NH3+3O2=2N2+6H2O ,NH3的化合价升高,变为N2,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则负极上的反应式为:2NH3+6OH-–6e-=N2 +6H2O ,2mol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6mol,则消耗3.4gNH3为0.2mol转移电子为0.6mol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8.已知:2SO2(g)+O2(g) 2SO3(g) +196.64kJ,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SO2(g)+O 2(g)2SO3(g)△H=-196.64kJ/mol的含义,可知2molSO2和1molO2反应生成2molSO3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4kJ,所以充入2mol SO2和足量O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196.64kJ,但由于是可逆反应,1mol SO2和足量O2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小于196.64kJ,B错, 热化学反应方程中的系数为 物质的量,C错,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平衡,所以不会改变反应放出的热量D错。
考查方向
反应热计算
解题思路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SO2(g)+O 2(g)2SO3(g)△H=-196.64kJ/mol的含义,可知2molSO2和1molO2反应生成2molSO3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4kJ。
易错点
可逆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教师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
知识点
9. 已知:2SO2 (g)+ O2(g) 2SO3(g) ΔH,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根据表中数据,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在减小,说明该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H<0,故A正确;
B.平衡常数代表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越大,进行的程度越大,转化率越高,727℃的K=3.2,927℃的K=0.12,所以SO2的平衡转化率α(727℃)>α(927℃),故B错误;
C.2SO2 (g)+O2(g)2SO3(g)△H<0,正方向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且是放热反应,所以增大压强、降低温度,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SO2的转化率,故C正确;
D.由于能量越低越稳定,当温度升高,从外界获得了能量,稳定性变差,所以SO3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A.根据表中数据,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在减小,说明该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H<0;
B.平衡常数代表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越大,进行的程度越大,转化率越高;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D.物质所含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易错点
外界条件改变对转化率的影响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以及平衡常数与温度、转化率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也是高考常考知识,题目难度适中。
知识点
10.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反应制备CO,用于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点燃Ⅰ处酒精灯,缓慢滴入甲酸。
③在完成某项操作后,点燃另外两处酒精灯。
④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待产物冷却至室温后,收集产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甲酸在浓硫酸条件下能分解生成CO和H2O,体现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A.氧化性
B.脱水性
C.吸水性
(2)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③某项操作是指_______________;
(3)若干燥管中的固体颗粒堵塞干燥管的出口,则装置Ⅱ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能证明HCOOH受热产物中有CO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④中酒精灯I、III和Ⅳ的熄灭顺序为_________。
Ⅱ.学习小组查阅资料知:
①Cu的颜色为红色或紫红色,而Cu2O的颜色也为红色或砖红色。
②4CuO2Cu2O + O2↑
③ Cu2O +2H+=Cu +Cu2+ + H2O
因此对CO充分还原CuO后所得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O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下列设计方案:取该红色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6)请你评价该方案的合理性,并简述理由:
方案:_________,理由: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洗气,除去酸性气体 验纯(检验CO的纯度)
(3)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装置IV中黑色固体变红;装置III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IV I III
(6)合理 因为Cu2O可与稀硫酸溶液反应生成Cu2+,会使溶液变蓝。
解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物质检验的三原则:
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2.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1)生成气体,如NH(加碱)、CO(加酸)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Fe2+的检验。
(3)显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Na+、K+的焰色反应。
2.根据气体性质特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可归纳为四类
(1)观察颜色
(2)试纸检验:如Cl2能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NH3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溶液检验:如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检验CO2、SO2。
(4)点燃法:如O2、H2、CH4的检验。2、规律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规律,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规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等,都是开展有关规律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情境。
解决有关规律探究问题的实验设计,其常用方法示例如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让金属单质与相同浓度的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2的速率快慢来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推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从而找出相应的性质递变规律。
(2)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易错点
1、物质检验的三原则。
2、规律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