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0.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0.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9.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改都城是(  )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2.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 “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 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

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

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看出,主要体现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服从,不是反映地方长官的权力,故A项错误;  

  从题干来看,中书省处于核心地位,地方行省治理地方要“遵成宪”,“决大狱”也要报中书省认可而后行,表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不是司法机构,故C项错误;

  材料主旨与地方行省的司法权没有任何关系,故D项错误。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5.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行省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    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郡县制行省制度
下一知识点 :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