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是        、持续性原则和          

正确答案

公平性  共同性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符合共同性原则。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反映公平性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低碳生活”。201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材料二 下面为“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中的一项。

(1)在四类经济增长主导因素中,a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3)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推行低碳经济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低碳经济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1)土地 技术

(2)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3)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提高能源利用率 适度消费、节约能源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5)减少能源开采和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只需凭劳动力到自然界狩猎、采集野果即可。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则主要通过劳动力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来获得物质产品。在工业文明时代,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显示该时代内资本的影响力在下降,而科技的影响力在上升;这一时代,因人类增长过快、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也最为尖锐,因此人类必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当然就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大气中的碳主要来自能源燃烧排放的废气。低碳经济是指提高能源利用率,适度消费,减少能源消耗;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利用含碳的能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1)填表比较苏州河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徐州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1990年至2006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的趋势;苏州面积减少快,徐州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慢。

(3)苏州和徐州GDP都呈上升趋势,但苏州GDP始终高于徐州。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徐州大于苏州。

(4)苏州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徐州地区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资料,结合下面的大豆循环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和生物有机肥或者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则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再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遗弃的豆渣、废水、残存豆粕中的蛋白都获得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产品名称是:(3分)

A               、B                、C                

(2)如果用低温榨油方法直接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采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2分)

(3) 该循环生产模式是根据                                                 

         三个原则,实现了            效益和             效益双赢。(5分)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你在日常的生活中可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至少写3点)                                                        

                                                      

正确答案

(1)豆油 淀粉酶 饲料 

(2)1   8 

(3)资源输入减量化  资源再利用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经济 环境(生态)。

(4)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活动的发展。(1)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2)直接读图分析。(3)循环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等原则,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4)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平潭岛于福建东部沿海,面积,因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在平潭岛已被列为综合实验区,海峡两岸正依据规划合作开发该岛,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大规模展开,平潭岛将被建成新兴生态型海滨城市。

(1)图2中海峡东、西岸,建海港条件较优越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6分)

(2)简要说明平潭岛能吸引台商大规模投资的区位优势。(8分)

(3)分析图1中平潭岛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的主要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西岸(2分)   海岸曲折(2分);海水深。(2分)

(2)距离台湾近,两岸人员来往便捷(2分);台湾正面临产业升级,可就近接受台湾产业转移(2分);福建与台湾居民有地缘、血缘亲情和共同文化(2分);平潭建港条件优越(2分);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2分)。(每个要点2分,合理酌情给分,共8分)

(3)平潭岛西部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相对东部较低,河流含沙量较大(2分),河流沉积的泥沙较多(2分);西部沿海风浪较小,海浪对淤泥的冲刷较弱。(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海港建设要求港口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水深要求较高。海峡西岸地区海岸曲折、海水深为港口建设提供了优良条件。

第(2)题,本题考查经济发展区位因素。通过地图可知平潭岛位于大陆与台湾之间,距离台湾近,方便两岸人员来往;福建与台湾居民有地缘、血缘亲情同属闽南文化方便交流;平潭建港条件优越;中央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再加上台湾正面临产业升级,可就近接受台湾产业转移。

第(3)题,平潭西部基本以淤泥为主,东部为基岩海岸,少有淤泥。这种分布的原因有平潭岛西部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相对东部较低,河流含沙量较大入海沉积的泥沙较多;西部沿海风浪较小,海浪对淤泥的冲刷较弱。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海港的建港条件。(2)明确平潭岛的地理位置。(3)明确淤泥质海岸的成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邓小平同志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中越来越被重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江西省的赣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原矿基地之一,勘探发现稀土矿主要富含在土壤层中,并发现其稀土元素来自于当地花岗岩、砂页岩、千枚岩等。赣州的许多小企业在稀土的提取过程中,先将山体表层土壤和植被搬走,然后用硫酸铵去浸泡下层土壤,最后在土壤里留下大量的是硫酸根和铵离子,把植物的根都“烧”掉。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稀土资源丰富的A、B、C省区中,目前水能开发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省,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6分);

(2)根据材料一,说明1960年以后世界稀土生产构成变化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江西赣州稀土成矿的地质作用过程(4分),赣州在稀土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6分)

(4)结合材料,你认为在我国的稀土资源开发中,应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8分)

正确答案

(1)B(2分);长江径流量大;地处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落差大(4分)。

(2)1960-1985年美国产量比重大,1985-2006年中国产量增长快,目前中国产量占绝大部分。(4分)

(3)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再经沉积作用(淋溶、沉积作用)富集而成。(4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稀土资源锐减。(任答三项得6分)

(4)减少出口配额,防止过度开采(或节约稀土资源);扩大稀土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以上为必答点,每点2分。以下为选答点,任一点2分,最多4分)延长稀土工业产业链,实施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依靠科技创新,实行产品升级战略和品牌战略;把握稀土资源的相关话语权和稀土出口定价权。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三个省区的位置,B省区是湖北,地处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落差大。流经该省的长江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量最大。A省区是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开发量较少。C省区是江西,河流落差小,水能不如B区丰富,开发量小。所以选B。

(2)读图,根据图中曲线的数值,可以判断1960-1985年美国稀土产量比重大。1985-2006年中国产量增长快,目前中国产量占绝大部分。

(3)根据材料二可知,该地稀土矿主要富含在土壤层中,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再经沉积作用(淋溶、沉积作用)富集而成。所以经过了外力作用的风化作用、沉积作用。根据材料可知,造成的环境问题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污染。

(4)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减少出口配额,防止过度开采,节约稀土资源。扩大稀土企业规模,取缔小企业,取得规模效益。延长稀土工业产业链,实施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依靠科技创新,实行产品升级战略和品牌战略。把握稀土资源的相关话语权和稀土出口定价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略图,甲为县城,乙、丙、丁为乡镇。

材料二:该地区乡镇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

(1)图示地区有____处瀑布,在____(季节)观赏最佳。(4分)

(2)该地区乡镇土地利用中,变化率最大是____地,其生态功能主要是____。(4分)

(3)近年来,该地区高山果蔬种植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____、____和技术等因素的发展变化。影响果蔬加工业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6分)

(4)说明甲城镇可以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的条件?(6分)

(5)试对该地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正确答案

(1)二 夏(4分)

(2)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分)

(3)市场、交通  原料(6分)

(4)位于区域相对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流沿岸,城市用水充足;地形平坦,城市发展空间广阔;位于河流和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给满分6分)。

(5)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和低山、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立足临近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发挥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利用黄铜矿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每点2分,答对其中4点,给满分8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有两处等高线相交的地方,且位于河流上游,即有河流经过,所以有二处瀑布。 图示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夏季是雨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适宜观赏瀑布。

(2)读材料二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乡镇土地利用中,变化率最大是林地。 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决定农民生产活动类型的因素是市场,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从事农业生产。果蔬种植业的发展迅速,必须依靠便利的交通,不然产品销售不出去,农民也不会去种植。所以市场、交通等是变化发展的原因。  果蔬加工业是原料指向型产业,要靠近原料产地。

(4)读图可以看到,甲城镇位于区域相对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流沿岸,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在图示区域中,这里地形平坦,城市发展空间广阔。位于河流和铁路交汇处,人流、物流多,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

(5)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读图分析可以考虑到,利用气候资源的优势和低山、丘陵地形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图示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可心利用临近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引进技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这里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观优美,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结合图例可以看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综合开发利用黄铜矿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山区开矿,发展生产,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从而做到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甲、乙两区域图18,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甲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及限制性因素。

(2)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差异

正确答案

(1)(4分)自然: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河流较多、灌溉便利)(答对其中三项给3分)    限制性因素:热量不足(1分)

(2)每空1分,共12分

试题分析:(1)图示甲为我国东北平原,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结合乙图的经纬度位置,乙为四川盆地,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区域位置等方面分析;地形类型可直接从两地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气候类型可结合区域位置分析,东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结合气候类型分布,东北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壤类型为知识性试题,东北为黑土广布。农田类型可分为水田和旱地,四川盆地湿润地区,为水田,东北平原半湿润地区为旱地。作物熟制结合纬度位置分析,东北平原纬度高,故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而四川盆地位于长江流域,亚热带地区,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点评:本题以我国的区域比较分析为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方法和自然环境的分析方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说出长株潭城市群体系特点及其分布特征。(4分)

目前长沙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烟草食品、电子信息;株洲市已形成以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中小航空装备为主装备制造业。湘潭市在建国初期就成为以重化工业为主、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城市。2000年以来,湘潭市逐渐蜕变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中心,以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现代工业新城。

(2)分析湘潭市发展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4)说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2分)

正确答案

(1)城市等级由三级构成;一级只有3个城市,二级有9个,三级数量最多(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2分)所有城市均分布在交通线附近;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分)

(2)已有工业基础好(科技);市场需求量大;有铁路和公路线,交通便利;近原料产地(铁矿、锰矿等);政策支持等。(5分)

(3)改变地表状况,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城市热岛、雨岛;水质变化,影响水循环环节;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4分)

(4)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2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体系的城市等级由三级构成;一级城市只有3个,二级城市有9个,三级城市数量最多。城市的分布主要在交通沿线和河流沿岸;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湘潭市在建国初期就成为以重化工业为主、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城市。2000年以来,湘潭市逐渐蜕变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中心,以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现代工业新城。由资料可知:说明湘潭市原有的工业基础好;与湘潭邻近的长沙的工业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为支柱,株洲市形成以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中小航空装备为主装备制造业,湘潭的精钢及深加工业的市场需求量大;有京广、湘赣-湘黔铁路和公路线,交通便利;周边地区铁矿、锰矿等丰富,近原料产地;政策支持等。由此可以看出湘潭发展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的区位条件有利。

(3)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植被减少,建筑地面增加,改变了地表状况,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城市热岛、雨岛;重工业发展水质变化,建筑地面的增加,都影响水循环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植被覆盖率减少、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发展失衡;工业污染的排放使土地质量下降。

(4)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持续性原则;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符合公平性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图        材料二:鄱阳湖湖区简图

请回答: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2)2011年11月,位于乙图中M沙地的风力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请分析说明M地建风力电站的有利区位条件。(12分)

(3)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分析到鄱阳湖欣赏候鸟的季节及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地处南方主要经济区的中心位置;(2分)处于东部经济地带向西部经济地带的过渡地区;(2分)距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较近,有利于接受产业转移。(2分)

(2)冬季风和夏季风均从湖面而来,摩擦力小,(2分)且由于湖面狭窄,(狭管效应)加剧风力,(2分)风力资源丰富;沙地地价较低,降低成本;(2分)风力发电绿色清洁,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2分)市场需求量大;(2分)政策扶持。(2分)

(3)冬季。(2分)冬季北方天气寒冷,候鸟到南方过冬;(2分)冬季鄱阳湖水位降低,浅滩多,利于候鸟栖息,(2分)且便于捕食。(2分)

试题分析:

(1)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的角度是地理位置,分析材料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图”。从图中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周边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皖江产业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其最显著的经济位置优势就是地处这些主要经济区的中心和处于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距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较近。

(2)风力发电的区位条件主要有风力资源和市场、政策等因素,解题时应重点分析当地的风力资源状况和风力资源开发效益。图中,M沙地位于洞庭湖湖滨,该处湖面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当地盛行风风向一致,湖面摩擦小风力大,狭长湖面还可加剧风力,说明当地风力资源丰富。风力资源开发效益主要有经济上沙地地价较低,可降低建设成本;环境上风力发电绿色清洁,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

(3)冬季北方天气寒冷,候鸟需到南方过冬,鄱阳湖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冬季水位低,浅滩多,利于候鸟栖息和捕食,候鸟可在此越冬,故欣赏候鸟的季节为冬季,原因主要是冬季候鸟多,在此越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l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6分)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4分)

(3)请简述E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不可互换,6分)

(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4分)

(3)矿产资源丰富   草原广阔(4分)

试题分析:

(1)由该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可知,该地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林地增幅最大。该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是大陆性气候区,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草原带。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增幅15%,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

(3)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有广阔的草原,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经济发展必须的矿产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为主的工业原料,条件优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2年7月18日~22日,央视“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团队,向全世界播报了赛伦盖蒂大草原的百万角马向肯尼亚大迁徙的情景。(18分)

材料一 非洲生态退化程度分布图及东非高原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分布图

(1)央视直播期间,内罗毕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      。(2分)

(2)说出图中角马大迁徙路线的大致方向,并简述理由。(8分)

(3)试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P区域生态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逐渐)增大

(2)由南向北迁移(2分)。原因: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2分);7月份乙地正值草原气候的雨季,草类茂盛(2分);而此时,甲地正值草原气候的干季,草类枯黄(2分)。

(3)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如棉花等)(2分);高原上开矿,破坏地表植被(2分);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草原退化(2分);城市用地扩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2分)

试题分析:

(1)2012年7月18日~22日,央视“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央视直播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内罗毕在赤道以南,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大。

(2)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7月份北半球雨季,乙地正值草原气候的雨季,草类茂盛;而此时,地处南半球的甲地正值草原气候的干季,草类枯黄,角马大迁徙的路线大致由南向北迁移。

(3)P区域主要在东非高原,由资料图分析:近年来非洲人口增长快,经济水平低,粮食不足,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使土地退化严重;高原上开矿(铜、黄金等),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地退化;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草原退化;城市用地不断扩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江苏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读“江苏省近十年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方向”和 “江苏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0), 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填写下表。

(2)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江苏省政府积极推动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水田③小麦④水稻(4分)(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重环境污染;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增加地区就业机会。(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试题分析:(1)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的差异,A位于淮河以北,故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B位于淮河以南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为湿润地区,故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2)对比苏南和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差异,苏中和苏北较苏南地区经济落后,故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经济、就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别有利和不利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利用淮河的位置判断苏南和苏北的自然环境的基本差异和利用苏南、苏北的经济差异分析产业转移等内容是结合的关键。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