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共1581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有三方面,分别是:A 持续发展、B 持续发展、C 持续发展;其中 持续发展为条件、 持续发展为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为 原则、持续性原则、 原则。
(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 ② ③
正确答案
(1)(5分)社会 经济 生态 经济 生态
(2)(2分)公平性 共同性
(3)(3分)庞大的人口基数(或压力)
严重的资源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大系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途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从人口、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分析。
图是“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5分)
(1)图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
(2) 代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字母是 ;代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字母是 ;代表水土流失的治理图中字母是 。
正确答案
(1)社会 经济
(2) A C C(每空1分,共5分)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系统。
(1)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大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根据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A表示社会系统;B表示经济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系统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途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类活动不符合环境道德的是( )
(5)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与习惯。你认为中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哪些事情?
正确答案
(1)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2)人 人管理、调控各个系统 人类行为方式(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3)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经济发展不能长久
(4)B
(5)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将旧衣服、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爱护花木,关爱绿地;拒食野生动物;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向家人、亲戚宣传环保知识等。
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子系统。
(2)由图可知,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原因是人管理、调控各个系统,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人类行为方式(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3)主要考查了片面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果。
(4)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不符合环境道德。
(5)举例中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做的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将旧衣服、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爱护花木,关爱绿地;拒食野生动物;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向家人、亲戚宣传环保知识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片面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果、中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做的事。
该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C代表 系统,D代表
人的管理调控。
(2)在复合系统中,C持续发展是 ,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B持续发展是 _,它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 _生产和适度消费。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请将下列原则与相关内容连线搭配:
公平性原则 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共同性原则 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阶段性原则 各国协调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10分)
(1)社会 经济 生态 (2)基础 条件 清洁 (3)略
略
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我国提出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正确答案
错误
试题分析:我国提出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是针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指导,而不是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活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减少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购物、倡导简朴生活、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水等等。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任何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
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国的持续发展包括 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其中 ____ 发展是基础。
(2)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由于:
① ;
② ;
③ 。
正确答案
(1)生态,社会,生态;
(2)庞大的人口压力且人口素质低下,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环境危机日趋严重。
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情况。图示告诉我们,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内的复合概念;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大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2)题,我国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能通过实例真正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四大原则的意义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要求。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结合我国国情,应注重我国的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同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内的复合概念;另一方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协调,任何一种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行为,都会使发展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伏季休渔”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正确答案
B或错误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伏季休渔” 体现的是对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使可再生资源能够永续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所以本题错误。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完成:
(3)该地农业所属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特点。
(4)简述图示工业布局和工业生产的特点。
正确答案
(3)混合农业
种植业和饲养业并举,农产品多样;实现有机质还田,缓解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的矛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收入。
(4)靠近原料产地,就地加工成本低,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生产轻工业产品为主)等。
略
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三大系统的不同作用。
读图15 “知识结构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依据图15中字母的含义(图中的字母与下列字母的含义一致),将选项序号填在下列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的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 对抗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协调
A B C D E F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除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外,还有 、 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
(1)A④ B⑥ C⑤ D③ E① F②
(2)社会 生态 (每个1分)
略
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示意图回答:(8分)
(1)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原则:__________性、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
(3) 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 持续发展是是条件,___________ 持续发展是目的。
正确答案
(1)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
(2)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3)经济 社会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2)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其中公平性原则包含“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中的“代际公平”。
(3)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材料二: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
(1)从外力作用看,造成该区土地退化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盐渍化严重土地主要分部在____________(双选题)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B、灌溉农业区C、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D、过度开垦区
(3)选择下列恰当内容,完成"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填字母)
A、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B、粗放经营C、脆弱的生态环境D、沙丘开垦E、风蚀、水蚀加速F、土地肥力下降
(4)简要分析该区农牧交错带控制土地退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水力侵蚀)
(2)AB
(3)纵列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CBDAFE
(4)因地制宜,退耕还草还牧;合理灌溉;集约经营;因时制宜地开垦。
传统工业区都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源枯竭,产业衰落,环境污染加重的问题,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传统工业区都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经济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认知水平。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居第一位经济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认知水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