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共1581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汤阴县她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河南省汤阴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芯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建立相关产业。木糖醇生产后产生的下脚料—糖渣若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因木糖渣很轻,在干旱季节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但利用木糖渣代替棉籽壳做食用茵袋的填充料,可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当地已形成几个食用茵栽培大乡(镇)。光靠栽培食用茵还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当地企业又开发了用晒干的木糖渣代替燃煤技术,3吨干渣就能代替1吨煤,给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在汤阴县,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总产值达7.3亿元左右,约占全县总产值的1/4。
材料三:河南省汤阴县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汤阴县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A、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B、雨热同期C、土壤为黑土,土质肥沃D、地形以平原为主,利于种植业的发展E、劳动力资源丰富
(2)A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它是我国____________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
(3)在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与之相比,用玉米芯做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D
(2)太行山;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3)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
(4)①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②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③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④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读我国山西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概述山西省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省自然条件,分析该省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可以看出山西经济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图表资料,你认为山西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山西省应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地形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该省中部为河谷(汾河谷地),地势低平,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大多沿河分布,或分布在海拔1000 米以下。
(3)经济特点:山西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较为薄弱,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较为薄弱,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任答2 点)
(4)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任答2 点)
(5)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答2 点)
读某大洲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是_______(东或西)半球,A附近山脉属于____________山系。
(2)图中A地聚落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B区域是世界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①热量充足,粮食产量高 ②水源丰富,供水和运输条件好
③地势平坦,节省建筑投资 ④移民开发早,工业基础雄厚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图中的B区域(五大湖区)形成农业带是_________,分析形成区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5年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在改善大气环境方
面所起的最大作用在于防止______________,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
原则。
正确答案
(1)西;科迪勒拉
(2)沿河谷成带状
(3)B
(4)乳畜带;纬度高气温低,生长期短,不利于发展种植业,适合发展畜牧业,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
阔
(5)温室效应;共同性
)根据所给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米纳山谷处于麦加附近,周围都是岩石山。朝圣高峰在这不足4 平方公里的地带要接受300 万来朝圣的人,这里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朝圣者有自带帐篷、自行搭建的传统。如今的米纳帐篷城内生活设施齐全,一个全球最大蓄水池不但满足居民用水还同时配备了完善的防突系统,城内交通通杨。“帐篷布”比钢筋水泥还健康长寿,且防火、挡风、防腐蚀等。米纳帐篷城代表的是另一种类型城市的挑战,对极端地质条件、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的居住设施带来启发。
材料二 :沙特阿拉伯区域图和米纳帐篷城鸟瞰、景观图
材料三 麦加气候资料:
(1) 在米纳山谷人们要生存发展主要面临哪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易发灾害(或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述阿拉伯人因地制宜创造出城市奇迹--帐篷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麦加,阿拉伯文原意为”,渴望吸吮水而得名。简析麦加可利用的水源并说明理由。(两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高温且温差大;干旱缺水;风沙大;沙漠广布(植被少)等;,人员踩踏(交通拥挤);滑坡、泥石流;洪水等。
(2) 历史原因,朝圣者有自带帐篷、自行搭建的传统;新帐篷有防火、挡风、防腐蚀等优点;流动人口较多,帐篷城很长一段时间是空城,拆卸方便;四周岩石山,建筑材料缺乏,帐篷成本低。(任答三点)
(3) 地下水,东部地势高泉水可以渗透过来,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大气降水,,建蓄水池,平时收集雨水; 海水淡化,沙特阿拉伯石油王国资金雄厚,海水淡化,可通过管网输送水。(任答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新闻办2011年8月13日晚向媒体通报称,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非法倾倒工业废料铬渣导致的污染,造成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因距当地居民饮用自来水水源地较远,未对居民饮用水安全产生影响,未造成人员伤亡。
材料二下图为土壤生态健康与食物安全示意图。
(1)简述防治铬渣进入河流发生污染的应急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即使土壤遭到污染,只要人们不食用土壤产出的植物,健康就不会受影响。这种观点正确
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显示,环境问题根源在于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__活动,保护环境的根本方法是遵循_______
______思想,工业生产必须走________生产的道路。
正确答案
(1)停产整顿,做好对下游污染物的监测和清除工作,加大水库下泄量,稀释污染物。
(2)不正确。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污染的土壤会释放有污染的气体,也会污染饮用水源,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3)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清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