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危害的不可逆性

B过程的不可预见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做法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居民的家中冬季用煤炉取暖

B城市和乡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C将工厂排放烟的烟囱加高

D将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运到农村倾倒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长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赤潮多发地区之一,其高发期多为

A2-5月   

B12-2月

C9-11月

D5-9月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协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环境容量问题

B发展问题

C人类自身的素质问题

D环境自净能力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择,错误的是()

A垃圾填埋场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垃圾填埋场要尽量少占耕地良田

D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1.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

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②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③竭泽而渔,焚薮而田④斧斤以时入山林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类的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

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D当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B植树造林,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C大量地围湖造田,使水域面积变小

D制冷业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

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比较明显

C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

D从季节来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

B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

C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造成的

D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中形成的危害人类与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下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A围湖造田

B不合理的灌溉

C开采海上石油

D破坏热带雨林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可吸入颗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吸入颗粒物并非坏事,对人体无害,能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B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引发传染病

C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D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

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