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共1581题
(10分)(环境保护)读北半球某发展中国家某河口港发展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建设先后顺序),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b阶段较a阶段,该城市河口港发生的变化。(6分)
(2)简述该港区发展中应重点防范的环境问题。 (4分)
正确答案
(1)码头数量增多,港口规模扩大;主要向东扩展,且分布在北岸;城市中心区港口功能发生变化,转化为新城区。(6分)
(2)防止淤泥与垃圾增多,避免河口水质与港区空气质量下降。(4分)
试题分析:
(1)仔细读图,结合图例对比可以发现,b阶段码头数量增多,港口规模扩大,发展方向主要向东扩展,分布在北岸。b阶段比a阶段多了滨水新区,位于原城市中心区港口,说明城市中心区港口功能发生变化,转化为新城区。
(2)港区物流量大,废物物多,要防止垃圾增多,河口水质与港区空气质量下降,河港要防止泥沙淤积,河道变浅。
(10分)(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不同生态功能区保护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功能区主要保护的重点分别是 ( )(2分)
(2) 分析云贵高原④类功能区所针对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B (2分)
(2)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陡峭,起伏较大;山体土质较为疏松;植被的破坏。(4分)措施: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沼气等清洁能源;解决当地生活用能问题等。(4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功能区空间分布分析,①主要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功能为沙暴防护;②主要分布水资源缺乏区和河流的源头,主要功能为水源保护;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林区,主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④主要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功能为土壤保护。故选B。
(2)④类功能区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其原因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陡峭,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山体土质较为疏松,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的破坏,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主要措施应从规范人类活动分析,减少植被破坏。如: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沼气等清洁能源;解决当地生活用能问题等,减少对薪柴的砍伐。
(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图12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0分)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试题分析:
该题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两个大方面进行回答。从图中的水平方向的箭头可以答出收集雨水;从向下的箭头可以答出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内涝;滤网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从文字中“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可推断出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国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
(1)你认为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如何保护中药资源?
正确答案
(1)①动植物资源被破坏(数量、种类减少);②环境污染严重,使药物被污染。
(2)①大肆捕杀野生动物药材,过度采摘天然中草药;②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地;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污严重,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
(3)保护中药生长的衍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发展无公害的中药人工养殖业。
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根据所学进行知识迁移,解决中药资源面临的环境问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
(1)图中反映出的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
(2)图中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
(3)地球为什么出汗了? 。
(4)噪声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气温升高
⑵火山爆发;海啸 ⑶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2 ,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 ⑷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1)图中反映出的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气温升高。
(2)图中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火山爆发;海啸。
(3)地球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2 ,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
(4)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位于东8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能最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___________。
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苹果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2)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也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土地资源?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正确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G处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3)如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进行疗养、生物培养,在山区种植野蘑菇,利用丘陵果园、茶园、水库、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改良湖泊沼泽地,养鱼、种藕与平原配套发展生态农业等。
这是一道模拟现实的实际应用题。从题干提供的文字信息分析,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根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推知,该地纬度是30°,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为北纬30°。北纬30°大致位于长江以南,东8区的经度范围是从东经112.5°到东经127.5°,东经110°经过巫山、雪峰山以东,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南丘陵。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低山丘陵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思考得出结论。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左向右、从上至下依次为:a、c、b、d。
(2)人口增长;经济活动增加;传统发展模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物的数量超
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改变传统发展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10分)[环境保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说明沼泽率与垦殖率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沼泽率不断下降,垦殖率不断上升。(2分)
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淡水资源减少;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每点2分,答四点得8分)
试题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沼泽率和垦殖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呈反相关,沼泽率不断下降,垦殖率不断上升。
垦殖率不断上升,导致沼泽面积不断减小,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主要表现在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淡水资源减少;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 。
(2)图中伞表示的是_______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____层,其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只少两点)
正确答案
(1)(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 。
(2)臭氧层; 平流层; 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3)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等。(只要合理就可给分,每答到一点可得2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保德县的天桥村,全村1000多口人,过去靠种玉米、土豆为生,生活不算富裕,村干部为带领大家脱贫,办起了12个石灰窑。近两年收入多了,但地里玉米只长杆不结重穗,土豆也长得不好,原先外销的土豆还得从外地买入。
材料二:
加拿大的哈德孙湾冰层变薄,每年结冰期减少2至3周。生活在这里的北极熊以觅食冰层上的动物为主,现在食物减少,只能经常光顾周围的小城。材料三现在的太原平均每天拆除一根烟囱,每年投入6亿元进行清洁生产工作。
(1)天桥村的玉米、土豆减少的原因是
[ ]
A、土壤的组成变化
B、土壤pH值变化
C、农业劳动力减少
D、大气污染
(2)天桥村走这样的致富路可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哈德孙湾冰期缩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原拆除烟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不可取,走这样的致富路虽然钱多了,但影响了大气环境,使土壤呈碱性,肥力下降,最终影响农
业生产,破坏 了生态环境。
(3)全球变暖;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砍伐森林,减少了吸收CO2的数量,降低了
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
(4)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烟尘和CO2,是解决太原市大气污染的有力措施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 ]
A、航天工业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微电子工业
(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B点以后发生转变,其原因是①增加环保投入②科学技术进步③产
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可持续___________、可持续___________、可持
续___________。
(5)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正确答案
(1)BC
(2)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要能从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分析即可)
(3)B
(4)经济;生态;社会
(5)略(只要合理均可)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子系统(资源丰度、环境压力、环境治理、环保水平等)、经济子系统(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等)和社会子系统(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城市发展等)组成。图是我国某城市群2000-200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变化趋势图,表是和谐度等级划分表。
(1)试分析2000-2008年我国某城市群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变化特点?(6分)
(2)资源环境子系统和谐度变化趋势如何?简析其原因。(6分)
(3)社会子系统和谐度的变化趋势如何?简析其原因。(8分)
(4)简述促使经济子系统和谐度不断优化的主要措施?( 6分)
正确答案
(1)2000年以来,和谐度持续改善;(2分)2000-2003年均处于不和谐状态但一直趋于上升(2分)2003年后,和谐度大幅上升,平均每年跃升一个等级,到2008年达到良好和谐。(2分)
(2)呈明显的阶梯性增长趋势(2分)区内资源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提高(2分);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2分)
(3)发展良好,不断优化。(2分)基础设施尤其是保障生产生活的民生建设不断完善(2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分)、科技的进步等。(2分)
(4)延长产业链,转变经济增长模式(2分)加大新科技投入,创建自主品牌(2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处理;但最多不超过2分)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2000年以来,和谐度持续改善; 2000-2003年均处于不和谐状态但一直趋于上升;2003年后,和谐度大幅上升,平均每年跃升一个等级,到2008年达到良好和谐。
(2)区内资源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提高;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所以资源环境系统内和谐度呈明显的阶梯性增长趋势。
(3)因为基础设施尤其是保障生产生活的民生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等。社会子系统和谐度发展良好,不断优化。
(4)本题考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延长产业链,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大新科技投入,创建自主品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其它合理答案酌情处理;但最多不超过2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人类中心论思想。
正确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人类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因素,过度夸大了人类的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故属于人类中心论思想。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特征。
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空白框内填写下列内容的序号:
①建筑材料②燃料③农田④水土流失⑤文明衰落
(2)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__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的____
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且放弃耕种后,恢复原生植被的周期也比较长,约_________年。
(3)从图中信息可看出玛雅文明在15世纪、16世纪消失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①②③⑤④(①②顺序可调换)
(2)水土流失;流水侵蚀;100
(3)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将迅速耗竭,环境污染将不断加剧,三者的关系曲线被称为“梅托斯模型”,如图甲。
材料二: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的概念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图乙为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
(1)图甲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梅托斯模型”,人类社会发展到“S”时,将通过_______________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3)图乙中数字表示原材料、产品、商品和废品,表示产品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
(4)从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可知,最容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_环节。
(5)在意大利人们家里的咖啡壶大多是用回收的可乐罐制得,请列举我们身边生活垃圾回收的事例(至
少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人口数量
(2)减少人口数量
(3)②
(4)加工制作
(5)废纸、废塑料制复合板;有机废料炼油;废包装纸盒造纸;废旧服装纺纱织布等(言之有理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