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三个新兴的社会现象是大城市的兴起。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城市化使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更为激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往往不具备城市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水道网,甚至清扫街道的机构。众多的人住在穷困和拥挤不堪的地方,流行病极易蔓延。1844年,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曼彻斯特穷人们可怕的生活条件。伦敦东区的简陋破屋是19世纪欧洲最贫穷的地方。面对这些苦难,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有时甚至认为城市最适合于发动革命。从此“危险的阶级”使许多政府感到不安。

——摘自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材料三  1850年以后的65年……城市在西方继续发展。英国开始,好几个国家超过了50%的城市化水平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不过,城市政府在应对由于增长而形成的压力问题中强化了自己的权力。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了,而且在城市历史上,死亡率第一次降低到出生率以下。公园、博物馆、有效的食品与居住设施法规,以及更有效的警察力量等,都为城市生活增加了安全感和物质与文化条件。

——摘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大城市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对城市化的态度,并予以分析。(17分)

正确答案

(1)①近代工业的兴办和近代化的发展;(2分)

②通商口岸的开辟和西方文明的影响;(2分)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使破产农民迁移到城市;(2分)

④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很多城镇兴起;(2分)(答上4点即给8分)

(2)(17分)

材料一与材料三肯定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

①城市化有利于积累财富;增加就业;促进工业成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提高福利待遇,等。(4分)

②有利于依法民主管理社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2分)

材料二指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2分)

①城市贫困、疾病、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健康。(2分)

②城市对传统风俗、宗教信仰和社会稳定有破坏作用。(2分)

总的看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是社会逐渐现代化的体现,城市化是渐进的过程,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理应该同步而行;由于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将会逐步得以解决,城市使生活更安定、富裕、美好。(3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是不能答出相反的观点,不得超过3分)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可以归纳出:近代工业的兴办和近代化的发展;通商口岸的开辟和西方文明的影响;自然经济的解体,使破产农民迁移到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城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有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很多城镇兴起

(2)依据材料内容归纳出材料的态度和观点,即材料一三肯定城市化的社会作用,材料二分析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析,即列举出城市化过程的积极意义有哪些,同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注重史论结合,依托史实加以论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1)经济上:商品经济逐渐代替自然经济;(3分)

(2)政治上: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逐渐代替封建的人身附庸关系;(2分)西欧封建社会逐渐瓦解。(2分)

(3)思想文化上: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2分)

(4)社会生活上:人们从封建城堡走入城镇和工商业中心,投入市场;(2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欧洲人走向欧洲以外的世界。(2分)

(5)世界历史的地平线上初露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2分)

提高题

本题要注意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原理,要理解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全球环境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依据材料一,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10分)

正确答案

(10分)

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德两国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4分)说明了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6分)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可以得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增长的发展趋势,美、德两国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结合所学历史知识,185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但是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英法。而且也反映出随着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最早开始于何时?(2分)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发明是什么?(2分)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4分)

(3)材料二中“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 主要是指哪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5分)

正确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或16世纪时);蒸汽机。(4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表现: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大流动;殖民掠夺;新交通工具和电讯事业的发展.(4分)

(3)汽车;火车;轮船;电话;电报.(5分)

试题分析:(1) 材料一中的“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是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工业革命起了关键作用,而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关键作用的是蒸汽机。(2)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标志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其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大流动;殖民掠夺;新交通工具和电讯事业的发展。(3)结合材料二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晚期起”和所学知识可以找出这一时期主要出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比写道:“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穸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内战结束后,土地责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囷地费用。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在建立大地产的过程中,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化主体地产,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叙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责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 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3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3分)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3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 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以土地为物质媒介获得贵族和乡坤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声誉进而 掌握政权,成为当时一种社会心态。(5分) 

(2)因筹措圈地资金而需要出卖的土地;圈地后自耕农出售的土地;旧地主因为欠债而抛售 的土地;土地家族为强化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土地不断涌向市场。(8分) 力量:以地产为工具加盟土地阶级、进而掌控政权的社会心态,促使土地家族、政府官 员等职业群体、工商界人士等社会群体参与土地的购置,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流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圈地运动(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也是推动力量。(6分) 

(3)①以贵族、乡坤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进而掌控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 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2分) ②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2分)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2分)

试题分析:

(1) 根据材料“...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

(2) 根据材料“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囷地费用...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即可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和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

(3) 根据材料“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对英国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下一知识点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