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共387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理由:葡、西最早支持开辟了新航路。政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
(3)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 世纪末16 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世界说”——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关于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观点一:欧洲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观点二:广大亚非拉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论证:同意第一种观点。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欧洲人的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8、19世纪欧洲人的工业革命最终将世界连成一体。同意第二种观点。广大亚非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工业革命后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并促进了欧洲经济的不断繁荣。
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工业文明和世界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追赶世界潮流,实现中国近代化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影响:引起商业革命;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原因;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通过殖民扩张,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汽船等交通工 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间联系更为便捷;商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发展的重要手段。
(3)影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体; 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4)努力:投资民族工业;领导戊戌变法运动;领导辛亥革命;开展新文化运动。
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问题:
(1)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土著人口聚减,白种和黑种人口剧增或成为当地的主体,人口总数大辐上升。
(2)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商品经济和近代制度(或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在不同程度上均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俄国的亚洲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1)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之后短短的两到三个世纪中,第一次国际分工已大规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际大分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日不落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述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海外移民的情况,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欧洲提供工业品,非洲提供劳动力,美洲提供原料,亚洲提供奢侈品。欧洲在全球的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并倾力于工业生产。
(2)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
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3)情况:欧洲海外移民人数急剧增长;主要迁往海外殖民地、美洲及俄国的亚洲地区。
影响: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启示:我们应正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