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共2320题
  •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共232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石油的分馏属物理变化,因为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钡离子对人体有害,它是一种重金属离子,可以使人体中毒.硫酸钡在医学上用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会产生可溶性钡离子,所以它对人体无害,故B错误;   

C、食品添加剂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用量,可以添加在食品中,过多有害,故C错误;

D、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具有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混合物,通过煤的干馏即可得到这些物质

B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C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

D把煤高温加强热就是煤的干馏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不含苯和二甲苯等,故A错误;

B.煤燃烧产生大量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故B正确;

C.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故C正确;

D.煤的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高温加强热不一定隔绝空气,故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BaSO4 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B错误;

C、14C与12C都是碳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和铁不反应,因此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乙烯,芳香烃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后的煤焦油

B研究有机物一般要经过的基本步骤为: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其中最早提出元素定量分析的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C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和石油的催化裂化

D甲烷、乙烷、丙烷中的化学键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芳香烃主要来源于分馏煤焦油和石油的催化重整,故A错误;

B.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李比希最早提出元素定量分析,故B正确;

C.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和石油的催化裂化,故C正确;

D.甲烷中只有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煤的气化是煤与水蒸汽反应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两种过程都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C、发酵粉中主要含有小苏打,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故C错误;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作为化工原料,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棉与蚕丝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会发生盐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棉属于纤维素,蚕丝属于蛋白质,分子中出C、H元素外,还含有其它元素,如N元素等,故蚕丝燃烧还会生成NO2等,故B错误;

C、纤维素、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

D、往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B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硬铝属于合金材料,瓷器属于硅酸盐制品

D食醋可去除水垢,NH4Cl溶液可去除铁锈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过程,还伴有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把生成的CO、氮的氧化物转化为CO2、N2无害气体,故B正确;

C.硬铝属于铝合金,瓷器属于硅酸盐制品,故C正确;

D.食醋中含有的CH3COOH可与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产物,NH4Cl水解呈酸性,可与铁锈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年12月5日,在豫东平原发现的“通柘煤矿”,目前除了胡襄勘查区部分矿区外,其他还不具备开发条件.煤炭资源有37亿吨,查明24.5亿吨,相当于3个多平顶山煤田.下列关于煤炭的说法正确(  )

A煤炭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煤炭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煤炭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D煤炭干馏的各产物均是混合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煤、石油、天然气是古代生物遗体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A错误;

B.煤炭主要含有碳元素,故B错误;

C.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故C错误;

D.煤的干馏产物为: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都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3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石油的分馏属物理变化,因为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钡离子对人体有害,它是一种重金属离子,可以使人体中毒.硫酸钡在医学上用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会产生可溶性钡离子,所以它对人体无害,故B错误;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具有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可得到焦碳、煤油等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D苯与浓硝酸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煤的干馏不能得到煤油,故A错误;

B、戊烷含有正、异、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C错误;

D、苯与浓硝酸生成硝基苯的硝化反应,硝基取代了苯环上的H,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