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共2320题
  •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共232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5秋•伊川县月考)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______;②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蒸馏烧瓶

冷凝管

冷凝管从上口进水,下口出水

温度计液泡靠近液体的上方

加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暴沸

解析

解:(1)蒸馏时用到的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由仪器的结构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2)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所以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冷凝管从上口进水,下口出水,温度计液泡靠近液体的上方,

故答案为:冷凝管从上口进水,下口出水;温度计液泡靠近液体的上方;

(3)蒸馏原理为液体变为气体,由气体变为液体,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加碎瓷片,

故答案为: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唐山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蒸馏的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出馏分的沸点

B用直接蒸馏的方法不能得到无水乙醇

C在重结晶的实验中,使用短颈漏斗趁热过滤是为了减少被提纯物质的损失

D作为重结晶实验的溶剂,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该很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温度计放置于支管口控制馏分温度,故A正确;

B、乙醇能和水形成二元共沸物,需要生石灰吸收水分,故B正确;

C、在混合液温度较高时杂质的溶解度大,此时杂质还留在溶液里,被提纯物结晶析出,所以趁热过滤,为了提高纯度,故C错误;

D、温度影响溶解度.被提纯物和杂质的溶解度应该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自来水中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再从下口放出

C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边搅拌边慢慢注入浓硫酸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用于测量蒸馏出的水的温度,制备蒸馏水也可不使用温度计,故A错误;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衣服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C正确;

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在小烧杯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或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

B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

用硫酸吸收氨气

D

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氢氧化铁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氯化铁溶液离子能通过,可以用渗析法分离溶液和胶体,故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因温度计测量的是馏分蒸汽的温度,故B错误;

C、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防止倒吸,故C正确;

D、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用分液法,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蒸馏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错误;

B.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故B错误;

C.符合实验操作要求,故C正确;

D.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完全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

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I2并回收CCl4

B

滴定法则中定盐酸溶液的浓度

C

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温度计位置错误,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略低处,故A错误;

B、加入酸碱指示剂,根据H++OH-═H2O,用中和滴定法可测定盐酸的浓度,碱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故B错误;

C、反应应在高压下进行,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干燥的氨气不能使PH试纸变色,故C错误;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0•南浔区校级二模)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并能防止倒吸

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由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装置①为分馏操作,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并且温度计位置和进出水方向正确,故A正确;

B.用图②装置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应用四氯化碳,故B错误;

C.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能重新生成氯化铵,不能得到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解热制备,故C错误;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CO2密度比空气大,且NO极易被氧化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制取蒸馏水,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

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冷却水从______口进.

(4)a.现需配制250mL 0.2mol•L-1 NaCl溶液,其中装置II是某同学配制此溶液时转移操作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

b.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蒸馏装置中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①为蒸馏烧瓶②为冷凝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2)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查漏,故答案为:④;

(3)制取蒸馏水的实质是蒸馏过程,必须用酒精灯,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故答案为:酒精灯;蒸馏;g;

(4)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配制多大体积的溶液则选择多大规格的容量瓶,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ml容量瓶;

  b、①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会导致结果偏高,故错误;②容量瓶使用时不需干燥,故正确;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结果,若加水相当于将溶液稀释,浓度偏小,故错误;④移液后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否则导致溶质损耗,结果偏小,故错误,故答案为:①;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要重配,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要重配,故答案为:重配;重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它们有如下性质,使用右图装置进行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确操作情况下,锥形瓶中收集到的物质为乙二醇

B仪器C中进出水口方向错误

C仪器A为玻璃棒,所处位置错误

D仪器B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乙二醇的沸点低,锥形瓶中收集乙二醇,故A正确;

B.冷凝水下进上出,方向正确,故B错误;

C.A为温度计,应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故C错误;

D.仪器B的名称为蒸馏烧瓶,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或NH3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NH4Cl制备NH3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或NO气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苯和溴苯互相溶解,可以采用蒸馏的办法进行分离,故A正确;

B、氯化氢和氨气极易溶于水,导气管直接伸入水层会产生倒吸,故B错误;

C、氯化铵分解后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迅速化合,得不到氨气,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导管要长进短出,故D错误.

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