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起变法
- 共4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管仲、吴起像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吴起实行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诸侯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2)管仲改革,内容主要有发展农业、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吴起在楚国变法,内容主要有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之地;整顿吏治,革新政治,将节余的财力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改良社会风气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3)“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4)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 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 “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 “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1 )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 )商鞅变法历时19 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