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共4370题
下列物质的分离或鉴别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所以不属于升华,但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混在氯化钠固体中的氯化铵或单质碘,故A错误;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过量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得不到氯化亚铁,故B错误;
C.氯气和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溴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其挥发性越强,所以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是向浓缩后的海水中通入Cl2,再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汽将溴分离出来,故C正确;
D.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现象相同,所以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1)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_____.
(2)证明某白色固体的成分是(NH4)2SO4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是:
第一步: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提纯硝酸钾,就要让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所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步骤是:溶解、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故答案为:溶解;过滤;
(2)要证明白色晶体是(NH4)2SO4,就需证明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于铵盐能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且氨气是唯一碱性气体,故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溶解后,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发现试纸变蓝,则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或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如闻到刺激性气味,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硫酸盐与可溶性钡盐反应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故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钡溶液滴入,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
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溶解后,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钡溶液滴入,有白色沉淀.
解析
解:(1)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提纯硝酸钾,就要让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所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步骤是:溶解、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故答案为:溶解;过滤;
(2)要证明白色晶体是(NH4)2SO4,就需证明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于铵盐能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且氨气是唯一碱性气体,故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溶解后,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发现试纸变蓝,则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或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如闻到刺激性气味,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硫酸盐与可溶性钡盐反应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故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钡溶液滴入,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
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溶解后,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钡溶液滴入,有白色沉淀.
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和可溶性的Ca2+、Mg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杂质,除去不溶性的泥沙的操作方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利用混在食盐中的泥沙不能溶于水的特点,可先把粗盐放入水中溶解,形成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再经过过滤除去泥沙,
故选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用一般的检验方法难以分离和检验,但各根据分子或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进行分离和检验,可用纸上层析法,故A正确;
B.氢是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B错误;
C.水解平衡是可逆反应,可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
D.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如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但在水溶液中很难溶解,其溶液导电能力弱,而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强,故D错误.
故选A.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能和还原性物质乙烯反应,但是会生成二氧化碳,和甲烷不反应,这样甲烷中混有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铵盐、以及氯化铁之间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而可以和乙酸反应,可以采用加入饱和碳酸钠再分液的方法来分离,故C正确;
D、乙醇与生石灰CaO不会发生反应,CaO可以与水化合生成Ca(OH)2,为离子化合物,沸点较高,可采用蒸馏的方法让乙醇先挥发出来,再冷凝就得到纯的无水乙醇,故D正确.
故选CD.
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只能检验氯气,不能检验HCl,故A错误;
B.NO2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可用水除杂,故B正确;
C.CO2和HCl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分离,故C错误;
D.NaHCO3和Na2CO3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不能用来检验,可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部分蒸干后,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其余水分,不能将溶液蒸干,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支管口处测的蒸汽的温度,故B正确;
C.分液漏斗是用于分离不相溶且不反应的液体的,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上层从上倒出,下层从下流出,故C正确;
D.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分离混合物,即萃取时,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操作中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 )
①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
③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④从海水中提取镁时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甲装置是过滤装置,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所以③-甲;
乙装置是蒸发结晶的装置,可把溶于水中的盐提取出来,从海水中提取镁时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取,所以,④-乙;
丙装置是蒸馏装置,蒸馏通常用于分离提纯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的混合化合物,自来水中含有一些难以挥发的无机盐类物质,可通过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可通过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所以,②-丙;
丁装置是分液装置,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两种物质互不相溶,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所以,①-丁;
故选A.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 C.结晶法 D.分液法 E.渗析法 F.蒸馏法 G.过滤法
(1)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__分离水和煤油的混合物.
(4)______分离水和酒精.
(5)______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
正确答案
解:(1)饱和食盐水与沙子为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分离,故答案为:G;
(2)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不同,可用结晶法分离,故答案为:C;
(3)水和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水和酒精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F;
(5)溴易溶于水有机溶剂,根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可选用苯或四氯化碳进行萃取,故答案为:A.
解析
解:(1)饱和食盐水与沙子为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分离,故答案为:G;
(2)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不同,可用结晶法分离,故答案为:C;
(3)水和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水和酒精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F;
(5)溴易溶于水有机溶剂,根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可选用苯或四氯化碳进行萃取,故答案为:A.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除杂,故A正确;
B.氯水与NaI、NaBr均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适量的溴水、CCl4,进行萃取分液,故B错误;
C.氯化铁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铵,则加入适量的氨水,过滤可除杂,故C正确;
D.CO与CuO反应生成Cu和二氧化碳,则通过过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