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C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D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25mL的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A正确;

B.蒸馏操作时,需要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到支管口处,故B正确;

C.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配制溶液,应先在小烧杯中稀释,故C错误;

D.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变成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实验装置一般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物质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不能用来分离,故A错误;

B、为过滤操作,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故B错误;

C、为蒸馏操作,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故C正确;

D、为渗析操作,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乙二醇和丙三醇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请用图所示的装置分离以上混合液,选用装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乙二醇和丙三醇能互溶且都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二者都易挥发,所以不能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二者能互溶但沸点不同,所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二者能互溶且都易溶于水、有机溶剂,所以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一定有CO32-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金属Al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而铁不溶于碱,故可用来分离该两种金属,故A正确;

B、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导致坩埚炸裂,故B错误;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的做法是在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故C错误;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溶液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为碳酸氢盐溶液或亚硫酸盐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萃取时,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25mL的沸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取Fe(OH)3胶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分液时要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

B.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可用苯或四氯化碳,故B错误;

C.蒸馏时,为充分冷凝,应使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可使冷凝水充满冷凝管,故C正确;

D.饱和氯化铁在热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时要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要用到过滤、萃取分液操作,这两项操作不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分液漏斗

C玻璃棒

D蒸馏烧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各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过滤需要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萃取需要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所以两项操作都不需要的仪器是蒸馏烧瓶,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或固液混合制取气体的装置中,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乙酸和水

B溴苯和苯

C己烷和水

D乙醇和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乙酸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

B、溴苯和苯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错误;

C、己烷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正确;

D、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进行的是(  )

A氧化铜、木炭

B硝酸钾、氯化钠

C碳酸钙、氯化钠

D乙醇、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氧化铜和木炭粉都不溶于水,故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故A错误;

B、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无法采用过滤法分离,故B错误;

C、碳酸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正确;

D、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且能互溶,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MgSO4,可选用以下三种试剂: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和碳酸钾溶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溶液  滤液  较纯净的KCl的溶液

(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

(2)根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表格:

正确答案

解:(1)溶液中存在的杂质离子,是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除去这两种离子可用沉淀法,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过滤后加入足量的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最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A.Ba(0H)2 B.K2CO3 C.HCl;

(2)A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Mg2++SO42-+Ba2++2OH-=Mg(OH)2↓+BaSO4↓;

加入过量的B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离子反应:CO32-+Ba2+=BaCO3↓;

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盐酸,离子反应:无.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溶液中存在的杂质离子,是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除去这两种离子可用沉淀法,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过滤后加入足量的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最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A.Ba(0H)2 B.K2CO3 C.HCl;

(2)A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Mg2++SO42-+Ba2++2OH-=Mg(OH)2↓+BaSO4↓;

加入过量的B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离子反应:CO32-+Ba2+=BaCO3↓;

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盐酸,离子反应:无.

故答案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有四组分散系:①汽油和水形成的乳浊液  ②含有泥沙的食盐水  ③溶有碘(I2)的碘化钾溶液  ④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乙二醇和丙三醇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请用下图所示的仪器分离以上各混合液,仪器和方法不能对应的是(  )

A①-(3)-分液

B②-(2)-过滤

C③-(2)-萃取

D④-(1)-蒸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汽油和水不相溶,故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液时用分液漏斗,故①正确;

②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泥沙和食盐水不相溶,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过滤时用漏斗,故②正确;

③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碘(I2)微溶于碘化钾溶液,故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萃取时用分液漏斗,不能用漏斗,故③错误;

④蒸馏是分离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乙二醇和丙三醇互溶,故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蒸馏时用蒸馏烧瓶,故④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制备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