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 共1623题
甲企业只生产A产品,2012年计划成本和2012年12月份实际发生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如下表所示: 甲公司实行计时工资制度。A产品每台所耗工时数的每小时工资成本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下表所示: 要求:
计算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对直接人工成本的影响,计算两种因素影响的总额。
正确答案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23.68-30)×100=-6.32×100=-632(元)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23.68×(125-100)=23.68×25=592(元)
两因素影响程度合计=-632+592=-4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下面是某金属公司的一组经营数据资料。
(1)销售A种钢材的固定成本分摊为50万元,单价为2500元/吨,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2000元/吨。企业计划期预测销售量为1500吨。
(2)企业报告年度生产B种设备1680台,钢材消耗定额为250千克/台,计划年度生产计划量增加20%,由于采取降低消耗的措施,自计划年度7月份起,钢材消耗水平可降低25%。
(3)为核算C种物资的计划期初库存量,在编计划时盘点该种物资库存量150件,平均一日需要量10件,预计期发出量比收入量多30件。
(4)D种物资每月采购总量1200件,单价30元/件,年储存费率是12%,一次订购费用为20元。
(5)E种物资每月需要1080件,采用定量库存控制方法,EOQ为550件,最高储备量为650件,备运时间6天。
(6)公司经营的F种小型机械,单价(C2)为1700元/台,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1)为1400元/台,固定成本分摊(K)为6万元,预计明年的销售量(Q)为170台。
试运用有关方法进行计算分析。
A种钢材的经营安全率为( )。
A.35.35%
B.33.33%
C.32.00%
D.3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公司经营风险较大,准备采取系列措施降低杠杆程度,下列措施中,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降低利息费用
B.降低固定成本水平
C.降低变动成本
D.提高产品销售单价
正确答案
A
解析
[答案解析] 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包括:企业成本结构中的固定成本比重;息税前利润水平。其中,息税前利润水平又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成本水平(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高低的影响。固定成本比重越高、成本水平越高、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水平越低,经营杠杆效应越大,反之亦然。而利息费用属于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
某产品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项目 计划 实际
材料消耗数量(公斤) 100 110
材料单价(元/公斤) 200 180
工资费用 800 800
单位生产所耗工时 50
要求计算:
(1) 材料消耗数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2) 材料价格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3) 材料消耗数量变动和材料价格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4)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5)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6)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和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正确答案
(1) 材料消耗数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0-100)×200=2000(元)
(2) 材料价格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0×(180-200)=-2200(元)
(3) 材料消耗数量变动和材料价格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2000-2200=-200(元)
(4) 每小时计划工资成本=800/50=16
每小时实际工资成本=800/40=20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40-50)×160=-1600(元)
(5)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40×(200-160) =1600(元)
(6)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和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600+16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一种产品(单位:件),2008年度甲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包含销售税金)为90元,边际贡献率为40%,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000元,完成甲产品销售收入6750000元。2008年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股利支付率为70%。对该公司2008年度资产负债表与销售关系的分析计算,2008年度的敏感资产总额为4725000元,敏感负债总额为810000元。
该公司计划在2009年实现净利润比2008年度增长20%。2009年度该公司产品售价、成本水平、所得税税率和股利支付率均与2008年度相同。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该公司为了保证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比2008年度的增长10%,甲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到( )元。
A.81
B.83.55
C.85.45
D.86.67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2009年计划实现的净利润=1125000×(1+10%)=1237500(元)
2009年预计利润总额=1237500/(1-25%)=1650000(元)
2009年单位边际贡献=(1650000+1200000)/45000=63.33(元)
2009年单位变动成本=150-63.33=86.67(元)
关于产品在衰退期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消费者的购买量已达到饱和,市场需求量迅速萎缩
B.生产工艺和设备已显落后,设备磨损严重,失去原有规模效益
C.单位产品成本呈下降趋势
D.生产、经营企业竞争激化,市场出现抛售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来的新产品变成了老产品,销售量大幅度下降,产品进入衰退期。衰退期的特征体现在:①消费者的购买量已达到饱和,市场需求量迅速萎缩,消费热点开始转移;②生产工艺和设备已显落后,设备磨损严重,失去原有规模效益,单位产品成本呈上升趋势,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亏损;③生产、经营企业竞争激化,市场出现抛售。
某企业生产某品牌化妆品,设计生产能力为200000瓶,计划生产180000瓶,预计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15元,单位变动期间费用为1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费用总额为90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0%。假定本年度接到-额外订单,订购10000瓶.单价35元。 要求:回答是否应接受这-额外订单()。
正确答案
由于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并且足够生产10000瓶,所以,该额外订单不需要负担企业的固定成本,只负担变动成本。即: 计划外单位产品价格=25×(1+20%)/(1—5%)=31.58(元) 因为额外订单单价高于其按变动成本计算的价格,故应接受这-额外订单。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A产品,2014年5月,期初在产品成本为3.5万元。5月份发生如下费用:生产耗用材料6万元,生产工人工资2万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5万元,车间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万元,发生广告宣传费用3万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万元,该企业5月份完工甲产品的成本为()万元。
A.9.5
B.14
C.11
D.10.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产品的成本计算。该企业5月份完工甲产品的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成生产耗用材料+生产工人工资+车间管理部门人员工资-月末在产品成本=3.5+6+2+1-3=9.5(万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广告宣传费计入销售费用,不影响产品的成本。
2014年2月,某公司A产品生产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计划耗用材料数量为480千克,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25元;实际耗用材料数量为450千克,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28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产品耗用材料数量的变动对成本的影响为()元。
A.超支1350
B.超支600
C.节约750
D.节约84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由于数量变动产生的影响=(450-480)×25=-750(元).所以节约750元。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甲公司2007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及以后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甲公司相关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且折旧或摊销方法、年限均与税法规定相同。甲公司按照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2007年度所得税汇清缴于2008年2月28日完成,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于2008年3月15日对外报山。
2008年3月1日,甲公司总会计师对2007年度的下列有关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存货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50件乙产品和300吨专门用于生产乙产品的N型号钢材。
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的单位预算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5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2万元。
300吨N型号钢材单位成本为每吨20万元,可生产乙产品60件。将N型号钢材加工成乙产品每件还需要发生其他费用5万元。假定300吨N型号钢材生产的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
甲公司期末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对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按成本总额24 000万元(120×200)超过可变现净值总额23 200万元[(118-2)×200]的差额计提了8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甲公司300吨N型号钢材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此前,也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甲公司对上述存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固定资产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E生产线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E生产线账面原价为6 000万元,累计折旧为4 60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为零。E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400万元。
②甲公司对E生产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62万元。
(3)无形资产
2007年11月31日,甲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中包括用于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系甲公司于2007年7月15日购入,入账价值为2 4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按月摊销。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上出现更先进的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甲公司预计丙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大幅下滑。甲公司估计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200万元。到2007年12月31日,2007年生产的丙产品已经全部出售。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计算确定该专利技术的累计摊销额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200万元;
②甲公司按该专利技术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 000万元;
③甲公司对上述专利技术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4)长期股权投资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D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对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下跌至2 100万元。该项投资系 2006年8月以一幢写字楼从另一家公司置换取得的。甲公司换出写字楼的账面原价为8 000万元,累计折旧5 000万元。2006年8月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2 70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未对该事项进行任何会计处理。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N型号钢材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
A.6 660
B.6 000
C.5 880
D.6 78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N型号钢材是为了生产乙产品而持有的,因此其可变现净值=60×118-60×5 -60×2=6 660(万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