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二)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日为2010年3月31日,2009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10年3月18日完成。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假设甲公司2009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36.145万元;2009年度实现会计利润18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18.6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在2009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发现如下会计事项:(1)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决定改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出租的办公楼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于2007年12月建成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对外出租,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人账价值1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办公楼2009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7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之前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合理确定。按照税法规定,该投资性房地产应作为固定资产处理,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按照20年计提折旧。(2)2010年1月10日发现,甲公司于2009年12月10日与乙公司签订的供货合同很可能违约,已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但上年年末未作相应会计处理。该合同约定:2010年4月15日甲公司以每件1800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50件,如果甲公司不能按时交货,将向乙公司支付总价款20%的违约金。2009年末甲公司准各生产A产品时,生产的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计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200元。按税法规定,该项预计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3)2010年1月20日发现,甲公司2009年将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50万元误记为5万元。(4)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一项供销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09年11月份销售给丙公司一批物资。由于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丙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丙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赔偿经济损失550万元。该诉讼案件于12月31日尚未判决,甲公司为此确认400万元的预计负债(按税法规定该项预计负债产生的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2010年2月9日,经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需要赔偿丙公可经济损失500万元,甲公司不再上诉,并于2010年2月15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赔偿款。甲公司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不考虑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针对事项(1),甲公司所作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A.增加2009年度净利润94.5万元
B.减少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
C.增加2010年递延所得税负债20万元
D.增加2010年年初未分配利润105万元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企业每年的固定成本为2000万元,产品价格200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160元,则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单位。

A.400000
B.500000
C.300000
D.150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12元,单位变动成本8元,固定成本3 000元,销售量1 000件,所得税税率25%。欲实现目标税后利润1 500元,若其他因素不变,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固定成本降低至2 000元
B.单价提高至13元
C.销量增加至1 200件
D.单位变动成本降低至7元
E.所得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税前利润=1 500/(1-25%)=2 000(元)。
设固定成本为F,则2 000=(12-8)×1 000-F,F=2 000(元),选项A正确。
设单价为P,则2 000=(P-8)×1 000-3 000,P=13(元),选项B正确。
设销售量为Q,则2 000=(12-8)×Q-3 000,Q=1 250(件),选项C不正确。
设单位变动成本为V,则2 000=(12-V)×1 000-3 000,V=7(元),选项D正确。
若所得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则税后利润=[(12-8)×1 000-3 000]×(1-24%)=760(元),选项E不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______。

A.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E.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公司的一种新型产品原有信用政策N/30,每天平均销量为20个,每个售价为75元,平均收账天数40天;公司销售人员提出了新的政策,以便促销产品,新的政策包括改变信用政策:“2/10,N/50”,同时以每个60元的价格销售,预计改变政策后每天能多售出 60个,估计80%的客户会享受折扣,预计平均收账天数为45天。企业资本成本率为10%,存货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是9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25元,该新型产品的每个购买价格为50元。
要求:
(1)计算公司该产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订货次数;
(2)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为0.2,延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计算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3)按照上面确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进行采购,综合判断应否改变政策。

正确答案

(1)原政策:
年销量=20×360=7 200(个)
经济订货量=(2×7 200×225/9)1/2=600(个)
订货次数=7 200/600=12(次)
新政策:
年销量=80×360=28 800(个)
经济订货量=(2×28 800×225/9)1/2=1 200(个)
订货次数=28 800/1 200=24(次)
(2)改变政策前:
每天需要量2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20=2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20=220 (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20=24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200+0=200(个)
缺货量S=(220-200)×0.2+(240-20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12=480(元)
保险储备为20个(即B=20)时:
再订货点=200+20=220(个)
缺货量S=(240-220)×0.1=2(个)
相关成本TC(S,B)×5×2×12+20×9=300(元)
保险储备为40个(即B=40)时:
再订货点=200+40=24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40×9=36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20个,再订货点为220个。
改变政策后:
每天需要量8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80=8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80=88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80=960(个)
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800+0=800(个)
缺货量S=(880-800)×0.2+(960-800)×0.1=32(个)
相关成本TC(S,B)=5×32×24=3 840(元)
保险储备为80个(即B=80)时:
再订货点=800+80=880(个)
缺货量S=(960-800)×0.1=16(个)
相关成本TC(S,B)=5×16×24+80×9=2 640(元)
保险储备为160个(即B=160)时:
再订货点=800+160=96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160×9=1 44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160个,再订货点为960个。
(3)
单位:元
原政策 新政策
销售收入 7 200×75=540 000 28 800×60=1 728 000
销售成本 7 000×50=360 000 28 800×50=1 440 000
销售毛利 180 000 288 000
日销售额 75×20=1 500 80×60=4 800
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 1 500×40×(50÷75)×10%=4 000 4 800×45×(50/60)×10%=18 000
变动储存成本 (600/2+20)=2 700 (1 200×÷2+160)×9=6 840
变动订货成本 12×225=2 700 24×225=5 400
折扣成本 0 1 728 000×80%×2%=27 648
缺货成本 5×2×12=120 0
税前收益 170 300 230 112
所以,应该改变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百度题库 > 初级会计师 > 初级会计实务 > 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