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古典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

回答:

(1)列举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和希腊先哲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      

——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有其鲜明的人文精神特性,“人文奥运”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本理念和灵魂。2007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8周年盛大祭典于山东曲阜举行。此次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组委推荐了五句《论语》经典,希望能成为奥运会迎宾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2007年9月30日星岛网

(3)此次 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组委推荐的奥运会迎宾语,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扼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与自然关系:儒家学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希腊先哲:泰勒斯:万物皆由水生成;亚里士多德:自然界是客观的存在。人与人关系:儒家学派: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性善说;荀子: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希腊先哲: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2)人文精神复苏,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解放;宗教改革:信仰得救。 人文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科学理性。    

(3)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4)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信徒就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个人意识惨遭压制,人成了上帝的羔羊,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

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是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社会的发展总是与人类思想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哲人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著名学者柏拉图认为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人类是最高级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启蒙运动为先导,近代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建立了新的政权体制。试说明这些新体制体现的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再现了青年学生宣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形象。有人认为,这也体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的思想解放。试说明这种思想解放的文化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涵:突破了人对神的崇拜,肯定人的价值,这是人文精神之源。

(2)内容:“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契约思想等。

(3)背景:倡导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6分)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4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对的是什么,即思想家们的矛头对准什么?(6分)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6分)

(2)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2分)

(3)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4分)

(4)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主要是思想上的封建神学思想(2分)

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即教权),提倡王权,是一场政治运动(2分)

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更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2分)

(5)其分权制衡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美国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为基本政治原则。(2分)

试题分析:

(1)实际上考查的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主要是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考查对苏格拉底主张的记忆,依据课本内容作答即可,主要是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3)“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反映的是三权分立;“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反映的是社会契约论;“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映的是天赋人权;“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反映的是人民主权。

(4)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主要是思想上的封建神学思想。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提倡王权,是一场政治运动。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更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5)对照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是对以后美国政体和整个资本主义政体的影响,其分权制衡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为基本政治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作过解释。他认为,普罗塔哥拉命题的意思是说:“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材料三 柏拉图着手设计他的理想国家时,首先规定公民所具有的四种德性(品质),即智慧、勇武、节制和正义。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二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产,也不许持有金银,他们的生活所需全由第三等级供养;而第三等级可以保有私产,经营适合他们的那种经济,但亦限制其财富的膨胀,以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有何进步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的特征,他的理想国家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有何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这一命题是针对宗教迷信对世界和人类的解释而提出的。它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它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特征:公民需要具有四种品质,居民划分为护国者、卫国者、供养者三个等级,护国者由哲学家担任,卫国者由武士担任,供养者即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产,第三等级可以拥有私产,但要防止贫富过度分化。不符合实际。

(4)都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