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7年6月至7月,淮河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7月12~13日,温家宝总理赴淮河抗洪一线,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慰问抗洪军民,并要求采取最高限额补助淮河分洪区灾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灾害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特点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河自古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说法,试分析淮河流域多水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抗旱中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淮河支流多,汇集的水流多;河流落差小,行洪缓慢;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狭窄,洪水宣泄不畅;流域内降水集中,暴雨频繁。

(3)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害。“退田还湖”“封山植树”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于防洪抗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l、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6月份多雨中心出现在我国哪些地区?图2中②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幅图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简要比较A、B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正确答案

(1)江南、华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2)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南方地区雨涝时间长,北方地区雨涝时间短。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势上集中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多涝区主要在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地区。

(3)如下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先生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l 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06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置人数仅小于2005年,因灾倒塌房屋数仅次于2003年和2005年。”

(1)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很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的内应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加剧灾害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10日到2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因此灾害直接经

济损失1516.5亿元。

材料二: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7万多人死亡,1万多人失踪。

材料三:

         2008年1月到12月期间,我国出现了22次台风影响,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探究1:材料二中的灾害发生后,因本次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灾害又对本次灾害雪上加霜,它们是哪些

             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灾害灾情严重的特点,你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二说的主要是地震灾害,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灾后由于余震的发生,出现山崩及雨后的滑坡、泥石流,这又会给灾区带来不利影响。

2、我国疆域面积广大,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条件复杂,这也导致了我国各种灾害都有可能会发生,灾害的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为我国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分布比较集中等特点,决定了在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重,损失大,特别是地震。

3、因为我国的自然特征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造成的损失大,所以在我国,如何防治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我国全体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经过与自然灾害长时期的斗争,我国劳动人民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并且对自然灾害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回避的,人们不可能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自然灾害也不是不可认识的,它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控制,但可以通过预警,防范、降低其危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读"各类自然灾害对农业损失面积比例"图,回答问题。

(1)从"各类自然灾害对农业损失面积比例"图上看出:危害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两种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严重,请从防灾减灾方面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洪涝;原因:我国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容易引起旱涝灾害。

(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大农业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开发抗灾能力强的新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