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分布
- 共970题
(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下旬,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截至2008年5月28日上午9时,湖南省连降三日的暴雨已造成7人死亡,11人失踪,农作物受损面积7万亩,400多栋、2 100间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5条,毁坏路基47千米。
2008年5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17个县市遭受洪涝风暴灾害袭击,共造成18人死亡,12人失踪,166人受伤,4 600多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6分)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6分)
(3)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分析其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我国雨涝区分布规律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我国的降水量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3分)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垦;中游围湖造田。(2分)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2分)
(3)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4分)
略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甲、乙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高温,盛行________气流。
(2)图13中G带的风向是________,图14中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全年受该风带控制的是
(甲/乙)城市,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南北移动而移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左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控制;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选择填空)。
(4)B带所处的亚欧大陆东岸受________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________气候。
正确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2)西南风 乙 终年温和湿润
(3)太阳直射点 B 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季风
略
全球气候是不断变化的,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根据所给材料,完成各项要求:(10分)
材料一:“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赤道附近数千公里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例如,厄尔尼诺往往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严重旱灾,同时带给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加州的则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材料二:水稻和棉花是秘鲁两种主要的农作物,它们对降水的数量和时间均很敏感。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秘鲁棉花生产严重受灾,1983年的农业产值下降了
14%,而由于对1986~198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做出了预报,采取了主动适应措施,增加了水稻种植的比例,1987年秘鲁的农业产值增加了3%。
材料三:1950~1999年黑龙江省气温变化、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及其单产变化图
(1)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黑龙江省1959~1999年间年平均温度与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变化总趋势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秘鲁在1986~1987年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4)黑龙江省在1986~1987年对水稻种植面积的调整是否适应气候的变化?分析这种调整造成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地势平坦,地域辽阔,具有肥沃的黑土、黑钙土,夏温较高,热量和水分配合协调。
(2)都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3)秘鲁受到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因而采取了主动适应措施,增加了水稻种植的比例。
(4)不适应;气温下降,造成水稻单产下降,因调整失误,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导致农业减产。
略
读图,回答问题。(下左图中G表示高气压带,D表示低气压带)
(1)请画出左上图中甲乙两风带的风向。
(2)该锋过境时的天气符合下列诗句意境的是
[ ]
A、江南地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B、华北地区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胡天八月即飞雪”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此锋面为______(冷、暖)锋,降水在_________(锋前、锋后)。
(4)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干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略”
(2)A
(3)暖;锋前
(4)长期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所控制、干旱少雨
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冷干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有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东侧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具有海洋性特征,冬暖夏凉,降水丰富;D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影响,温和湿润。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行,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②地为上升流海区,冷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