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分布
- 共970题
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处是___________气压带,B处位于___________气压带,该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动
力/热力);B,C之间是_____________风带;A,B之间是_____________风带。
(2)B,C两处比较,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____处,夜间大气逆射强的是__________处。
(3)A,B,C三地中,全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副极地低;副热带高;动力;东北信;盛行西风
(2)B ;C
(3)C;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赤道地区多水汽
阅读下列关于新西兰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该国牧场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目前将近有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牧场几倍。畜牧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65%以上。
(1)简述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2)根据材料推断该国南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说明成因。(7分)
(3)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有利条件。(6分)
(4)新西兰东北部海域分布着汤加-克马德克海沟,分析这一海沟形成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属于大洋洲,是太平洋西南部岛国,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任答3点得3分)。
(2)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均匀(2分);成因:该岛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1分);空间分布特点:西多东少(2分);成因:受西风影响(1分),该岛西部为迎风地带降水多,东部背风地带(1分)。
(3)自然方面: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牧草茂盛,牧场辽阔。(任答3点得3分)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高,市场广阔,管理科学,重视发展人工牧场,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任答3点,得3分)
(4)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1分),太平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1分),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1分),俯冲处形成深海沟。
试题分析:
(1)一地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相对位置(与其他国家的位置关系)与海陆位置(大陆的东岸、西岸、内部)等。 根据新西兰等高线图中的经纬度得到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注意东西半球根据20°W、160°E经线圈来划分,175°E位于西半球。根据部分板块示意图得到新西兰位于大洋洲,是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面的太平洋中的岛国等位置特征。
(2)新西兰因为是太平洋中的岛国,大部分领土在40°S以南,因此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受温和湿润西风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同时因为山地较多,西风在沿山地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因此降水从西向东减少。
(3)从自然条件来看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夏季凉爽,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新西兰山地面积广,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新西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居民以欧洲移民为主,饮食结构中乳肉的消费量大,国内需要较多的乳畜产品;便利的海运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新西兰畜产品远销海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重视发展人工牧场,重视科学的运用使新西兰畜牧业劳动生产率高,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新西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密度较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可知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印度洋板块,它的东面就是太平洋板块,由此得到汤加—克马德克海沟的形成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近5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与中国气温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是 。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能代表近现代气候气温变化特点的是 。
(3)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包括 ( ) (2分)
(4)l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请从人为原因角度举例。(2分)
(5)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大体一致
(2)④
(3)ABCD
(4)上升 人为原因主要有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1分)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1分)
(5) ①对农业影响:导致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②对工业生产影响: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能耗,必须加快减少温室气体技术和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干旱技术的培育③影响人类身体健康。④对海平面和海岸带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影响港口、航运,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升高,土壤盐渍化。⑤对生态系统影响:使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更大;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加剧。(够3点得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判断:根据图表确定:近5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与中国气温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2)近代气温是指进入仪器观测时期,图中④四处能代表近现代气候气温变化特点。
(3)本题考查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气温高,冰雪融化多,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降水多,雪线低,纬度高,雪线低,背阳坡雪线低。所以本题考查ABCD选项。
(4)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近几百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5)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点评:根据资料分析,全球气温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全球气候变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近几百年了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是人为原因。
(30分)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6分)
(2)图中气压带A是 ,C是 ,E是 ,G是 。(8分)
(3)图中风带B是 ,D是 ,F是 。(6分)
(4)在图中气压带E和风带D控制下,降水 (多或少),因为① ;② 。(6分)
(5)在气压带C控制下,降水 (多或少),因为 。(4分)
正确答案
小题1:画图略(6分)
小题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8分)
小题3: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6分)
小题4:多 低压形成上升气流 在西风的影响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6分)
小题5:少 高压形成下沉气流(4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赤道地区热空气上升,极地冷空气下沉,进而形成三圈环流即可。
小题2:根据各气压带的分布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C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E位于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G位于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
小题3:利用图示风带的分布位置判断,B位于北半球低纬,为东北信风;D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中纬西风带,F位于高纬,为极地东风带。
小题4:E为副极地低压带,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降水量较多,而D风带风向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故降水量较多。
小题5:C为副热带高压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较少。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判断规律和高低气压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①海区不利于航运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适合②地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风大浪高不利于航运;原因:①海区处于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影响,由于所处纬度(陆地少,)基本上是大洋,空气运动阻力小,西风强劲;在强劲的西风吹动下,①海区的洋流(西风漂流)也强劲;再加上海水运动遇到陆地的(侧向)阻挡时,更易产生大浪。
(2)适合②地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畜牧业)。因为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带),(干湿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湿季雨量充沛)牧草茂盛;(土地广阔,)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发展畜牧业比种植业更有利于发挥自然优势、保护自然环境。);附近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迅速,畜牧产品需求旺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