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和图中“A、B两地气候要素统计图”以及“西南部某农场的农事安排”

材料二 2008年世界铁矿石贸易统计图

(1)A地降水稀少,除与气压带、风带和地形等因素有关外,还受_____的影响;B地6—8月降水多,主要是受________的控制。(2分)

(2)澳大利亚西南部某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农事安排有哪些优点?(3分)

(3)根据材料二,从铁矿贸易量和运输距离推测,有可能形成铁矿石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是_______。简要评价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的优势条件。(3分)

(4)2011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国内消费量6.7亿吨。仅从资源和产品市场条件看,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2分)

正确答案

(1)(西澳大利亚)寒流(1分)、西风带(1分)

(2)混合农业(小麦-牧羊业(1分)) 土地交替使用,种植业和畜牧业互补,农场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1分) 生产(种麦和羊羊)交替进行,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农事活动。(1分)

(3)中澳(1分) ①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 ②矿产接近大型矿产输出港 ③距离主要市场较近(2分,每个要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4) ①我国钢铁增长过快、产量过剩。(1分) ②铁矿石对外依赖程度高(1分)

试题分析:

(1)A地区位于澳大利亚的西部,降水较少,除了上述原因外,本地区还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 B地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主要是由于西风带的控制,带来大量的海洋水汽,降水多。

(2)澳大利亚的西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牧羊-小麦),因为西南部从气候上看,大部分属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所以发展的是混合农业,这样发展的优势是农场既种小麦,又牧羊,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养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经营,商品率高。

(3)从材料二尅看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进口国,所以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出口铁矿的优势条件是澳大利亚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矿产接近大型港口。距离海外市场较近。

(4)我国粗钢产能已经达到了9亿吨,但是在国内并没有全部消耗掉,所以产品过剩,我国的铁矿石主要从国外进口,可见对外依赖程度很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和“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P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3)依据图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____ 季

(4)N地受____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____(多、少)。

(5)M地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A

(3)冬

(4)副高;少

(5)东南;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所示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但大面积种植棉花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该地区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草,农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

甲图

材料二:乙图是甲图中M城的气候统计资料。

乙图

(1)描述M城的气候特点。

(2)分析图示棉花种植区的不利自然条件。材料一中的“变化”是指什么?

(3)材料一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什么?为什么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4)分析甲图中沿海地区沼泽的成因。

正确答案

(1)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2)山区面积大;秋季降水多,影响后期生长和收摘。“变化”是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

(3)水土流失;根深叶茂的野草使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深根可以固结土壤不使之流失,叶茂可以减弱暴雨冲刷土壤。

(4)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夏季多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降水和海水;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网密布,水流缓慢,经常溢洪。

(1)M城的气候特点需结合该城气候统计资料图进行分析。

(2)据图可知,棉花种植区主要位于山区,地形崎岖;棉花秋季收获,秋季降水多,影响后期生长和收摘。材料一中的“变化”是指农业结构的改变。

(3)由上题可知,棉花种植区主要位于山区且降水较多,容易导致水土流失。该地区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草,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使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4)甲图中沿海地区沼泽的成因,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6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见下图)。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上图所示信息,分析2008年以来图中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8分)

(4)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6分)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6分)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教育等条件好;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8分)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以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加工出口的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政策扶持力度大。

(4) (6分)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出的人口减少,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提示“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甲位于安徽淮北的平原地区,乙位于江南的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所以乙地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2)相对安徽省,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同时距离安徽省近,因而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

(3)服装加工工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省和广东省相比较的话,原材料、劳动力、土地、水、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省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趋完善,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工业向安徽省转移。

(4)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从而加大城市化进程,促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读图2-6-10,分析回答: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E.台湾海峡将变宽

正确答案

波动上升;“温室效应”(2)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缘故(3)按表中情况分析,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A、C、E

这是一道读图分析综合题,能力要求较高,解答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认真分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第(3)问重在分析图,由④-③-②-①,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第(4)问,按①状况发展,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

下一知识点 : 季风环流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分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