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两制”的构想
- 共150题
阅读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材料四 民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之间的差别可以分为结构性差别和文化性差别两类。结构性差别就是指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别……世界上许多民族之间爆发的冲突都是由结构性差别扩大成群体性冲突的。……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差别,(注: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民族分裂分子常常恶意地夸大这种差距,并且歪曲差距产生的原因,使之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切实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往,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宗教观念、国家观念和公民观念。从而夯实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7·5”事件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局》2009.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材料反映出此制度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分析,从长远看,要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羁縻府州制度(或羁縻制度)。特点:少数民族地区需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民族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有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政府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
(2)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共同之处:保证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地方: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
(4)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切实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二是帮助各族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和公民观。
(5)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二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1)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主要目的:保证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地方: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
(3)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能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部英文历史著作中写道:“The old feudal(封建的)system of government was abolished and a system of prefect(官员)was introduced by Qin Shi Huang(秦始皇)”。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feudal system”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并概括二者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党中央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据此概括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封制或分邦建国。
(2)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祖国统一是国强民富的基础;符合国情的制度或政策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歌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孩子,盼望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末独立,后患无穷。”
图一: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切握手。
图二: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切握手。图三:2008年11月4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于上午九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
请回答:
(1)1945年以来,“七子”中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邓小平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那么,国共两党前两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前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两岸关系,目前有很多人对前景看好。结合材料三分析你认为前景看好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进一步做好祖国统一工作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45年抗战胜利,从日本手中收回台湾;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占据台湾,形成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2)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三次合作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合力推动;民间已实现“三通”;国共两党高层会谈渠道已开通;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香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实践树立了榜样;大陆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体育强盛,会对台湾民众形成向心力。
(4)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反对台独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1926年,前香港总督全文泰在其题为《香港之将来》的演讲词中强调“香港是英国在华的宝贵财产”。认定香港的前途取决于英国的海空军事实力。并预言,“如果在本世纪之末,新界之租借随便让其满期(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即‘新界’,租期99年)。我们切勿以为可以回复到一八九八年以前的情形。”他认为“香港与新界现已成为不能分解的整体了。……故新界必须如香港一样永远属于英国,否则连香港本身将来亦必须交中国”,因此他建议英国政府应趁国民党政府“纷扰无能”之机,“使中国能够很光荣地同意永远割让新界与英国。”
——据《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据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材料三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近代以来,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的香港地区。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前香港总督全文泰足如何看待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香港问题姚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以,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什么“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并分析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认为:《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继续有效,永远割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修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对九龙半岛的租占应改为永久割占。
(2)主要原因:中国的实力与英国仍有差距;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英国拒绝交还;美国的干涉。
(3)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英国无力同强大的中国抗衡;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得到中国人民和香港人民的大力拥护,英国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破产。影响: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的基础,推动了澳门的回归,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巨大威力,对促进台湾的和平统一也起了积极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