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两制”的构想
- 共150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现,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
——林肯总统的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他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么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一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目标:维护美国的统一。感情纽带: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南方一些州的人民也参加过独立战争,并献出生命,他们也是美利坚民族的一部分。
(2)联邦宪法至上和国家统一的原则。
(3)原则:“一个国家”(或“国家统一”)。依据: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4)关系:宪法的规定为“一国两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材料二美国宪法强调的原则基本一致,都是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国家统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趋时更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步伐,但两国的改革策略与结果却有很大差异。当前,中国的改革正是要借鉴和吸取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总结自己的经验,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请回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处理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上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导下,确立了哪些新的经济、政治体制(或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是如何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关系的?他推行的政治改革与中国的政治改革有哪些根本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苏两国改革策略不同,其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加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对外开放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农村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
(2)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转向政治改革,并把政治改革当作重点。不同: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马列主义。
(3)中国:加强了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国家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苏联:苏共解散,民族矛盾激化,国家解体,经济恶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材料二: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日本和中国政府签订投降书。
材料三: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持香港地区的永久繁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重要的主张?请你简单地解释这一主张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三则材料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清王朝、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组织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有力的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根本的是中国人民的持久顽强的抗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 )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4月26日率团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为期8天7夜的“和平之旅”。下图为连战访问大陆的路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
(1)孙中山是国共两党共同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连战访问大陆的第一站就是去南京拜谒中山陵,胡锦涛在与连战的会谈中也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安是连战访问大陆的重要一站,它见证了71年前国共关系的风云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战在祭奠祖母时说:我的祖母埋葬在这里,60年来连家没有一个人能够来祭拜,我们当子孙的人感到非常愧疚。这是大时代里的小历史,但对我家族、个人来讲是很辛酸的历史。两岸分离,导致了连战家族、个人的辛酸历史,同时也是两岸炎黄子孙心中的伤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岸分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东征及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参与北伐战争;领导工农运动配合北伐。
(2)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居台湾;美国干涉、阻挠中国解放台湾(或: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