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2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3年,中国创造的CDP不足全球的4%.但巳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及其变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说明中国何以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4分)

(2)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面对这种现状,请你为我国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8分)

(3)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如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市所在的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正确答案

(1)(4分)1994年以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大,且持续上升

(2)(8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若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3)(8分)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若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1)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大量排放废弃物的基础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表中可以看出,1994~2003年,我国主要资源的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耗量的比重除原油、乙烯外,均大幅增长;充分证明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影响。(2)为保证我国资源型工业持续发展,可以从“开源、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3)图中工业有钢铁、化工和电力,都是建立在煤炭资源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可以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角度入手分析, 还可以从当地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考虑经济增长转型,增加产品附加值角度考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2011年3月,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和利比亚遭受多国部队军事打击等事件,导致全球石油价格大幅震荡。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世界核电站分布图。图中A为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地;图中B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011年3月11日因地震海啸导致泄漏;图中C为利比亚,3月19日开始遭受多国部队军事打击。

材料二 下图为2011年2—3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材料三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资源。利比亚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多年来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1)当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发生时,该地吹       风,污染空气首先飘往   洲;被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的海水将首先流往     洲。(6分)

(2)世界核电站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6分)

(3)3月11日至3月25日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特点为:              。根据材料,分析其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4)根据材料三,试分析利比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1)东风或偏东风(2分);欧(2分);北美。(2分)

(2)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东亚(答其中两个且全对者给1分, 3个区域全答对者给2分,其他情况不给分);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沿海(沿河)地区。(每点2分,满分6分)

(3)先降后升。(2分)下降原因:日本经济发达,是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地震导致消费量减少。(2分)上升原因:利比亚是重要石油生产国,战乱导致石油生产和出口量下降。(2分)(原因分析必须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才各给2分,只照搬材料未写出地震导致日本石油消费量减少,战乱导致利比亚出口量下降给0分)

(4)问题:以原油出口为主,产业结构单一;(2分)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2分,若只答到经济效益低下也可给分)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2分)第二产业向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化学工业等工业;(2分)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2分)(每点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1)虽然该地处于西风带,但该道题问的是核泄漏发生时,短时间内的风向,读图直接可得。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日本核泄漏污染的海水将向北美洲流。(2)直接从材料一图示判断,注意归纳分布的规律。(3)根据材料二的图示判断,主要从日本的核泄漏对经济的影响和利比亚战争对石油生产的影响分析。(4)材料反映利比亚的产业高度集中于原油生产,产业结构单一,且附加值低,改善措施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的深加工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非常强,山西省围绕煤炭将打造成我国能源基地和工业强省。山西省以前在区域发展中主要依靠采煤卖煤,经济效益较低,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改变发展思路,山西省建立起一批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的送往东部地区,解决了以前晋煤外运的困难,实现了区域经济新的发展。

  材料二:该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 山西省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个地带?其在区域开发中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一批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这一变化有哪些好处?(4分)

(3)近些年,东部地区一些产业竞相向山西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分别给两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正面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中部地区;(1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地面塌陷。(任意3点3分)

(2)缓解运输铁路运输压力;(1分)减少煤炭资源运输途中的浪费,节约成本;(1分)减少运输途中环境污染;(1分)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山西经济发展等。(1分)

(3)对于山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1分)给山西省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1分)

对于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促进东部经济进一步发展;(1分)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1分)

试题分析:(1)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故水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而由于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地面塌陷等问题。(2)山西省煤炭资源外运能力不足,故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可减缓铁路运输的压力,且促进煤炭资源的外运能力,也利于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延长了产业链,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相对东部地区来说,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接受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利于山西省的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对东部地区而言,主要从利于产业升级,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提速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产业转移的影响,注意调用课本的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

材料二: 2013年5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 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我国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 局初步形成。

材料三:2010年宁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3.25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天然气为5.27 亿吨油当量(进口油气2.54亿吨油当量)。下表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1)描述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输出地区分布特征。(8分)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从交通角度说明2008年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的原因。6分)

(3)评价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对我国的积极意义。(6分)

(4)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2分),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2分)。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2分),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原因是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2分);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2分)。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2分)。

(3)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任意回答3点6分)

(4)赞成。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2分);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2分)。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2分)。

不赞成。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任意3点给6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描述表达能力,解决此题要熟练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图。从“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中可知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2008年青藏铁路建成,使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由于①煤炭自身的特点: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②铁路运输的特点: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因为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③铁路条件的许可: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

(3)此为评价类试题,一般来说评价类试题要注意从利与弊两方面来分析,而此题强调积极意义即只考虑利。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即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可以实现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赞成,也可以不赞成,但理由要言之成理,且合乎逻辑。赞成,因为与煤炭相比较,油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

不赞成。因为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大国;②国内油气产量不能满足其需要,并使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③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总量毕竟有限,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④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

“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

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如

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2: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3)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B能源输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消费大于生产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

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B地电力紧张的原因: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②该

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

措施:① 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 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

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 宣传节约用电等。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第(1)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第(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对能源紧张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某能源基地示意图。

材料2:该能源基地某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该区主要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评价该区域工业结构。(2分)

(3)该能源基地有哪些发展方向?(2分)

正确答案

(1)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2)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地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4分)

(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4分)

(3)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2)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3)形成原因: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能源问题)。

(1)分析结构不仅要注意数量的变化,还要注意比重的大小。

(2)借鉴西气东输对东部的有益影响,主要从环境角度分析。

(3)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主要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开采难度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煤炭燃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且利用率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当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要求对资源的利用要提高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是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所以当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题叙述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我国正在谋求多元化进口通道并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核电增长图

材料三: 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预测变化趋势

(1)线路①油气主要来自 ______ 地区,线路④油气主要来自_______(国家)。(4分)

(2)分别说明西南、东北油气进口通道施工建设中在自然因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

(3)西南油气通道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4)说明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的条件

(5)分析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变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南美(拉美)或非洲  哈萨克斯坦(4分)

(2)西南通道:地质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雨季长,雾气重;森林茂密,地面湿滑等。(3分,每点1分)

东北通道:严寒且寒冷期长;冻土、沼泽面积广;森林茂密、积雪厚等。(3分,每点1分)

(3)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每答1点2分,满分6分)

(4)技术成熟;经济实力提高;能源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等。(每答1点2分,满分6分)

(5)技术进步,风电规模扩大,风电成本下降。(3分)

煤炭资源价格上涨,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火电成本上升。(3分)

下一知识点 :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