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制取三氧化硫
- 共739题
( 6分)如右图。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铜片,再加入少量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 _。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 。
(2)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可观察溶液呈 色。
(3)玻璃导管口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略
某研究小组利用题9图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实验步骤与现象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向A中加入5 mL浓硫酸,打开K,将铜丝伸入浓硫酸中,给A处加热,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褪色,再关闭K。
②实验观察到A中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液面上方产生大量白雾,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白色固体出现,拉出铜丝,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白色固体是 (填化学式),C中CCl4的作用是 。
(2)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净后伸入到稀硫酸中,铜丝变亮、溶液变蓝。写出A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分离出C中的上层液体,滴加过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分离的操作名称为: :
②白色沉淀为: ;
③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 。
正确答案
(1)CuSO4;防倒吸;
(2)Cu+H2SO4(浓)CuO+SO2↑+H2O;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①分液;② BaSO4;③装置中的O2参与了反应
试题分析:(1)浓硫酸在加热时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由于在浓硫酸中水很少,所以得到是无水硫酸铜CuSO4,颜色为白色。SO2有漂白性,能使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变为无色,因此装置B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S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导致导气管内的气体压强减小。而引起倒吸现象的发生,但是SO2在CCl4中不容易溶解。因此可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2)A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浓)
CuO+SO2↑+H2O;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3)分离出C中的上层液体,滴加过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①分离的操作名称为:分液;②Na2SO3+BaCl2=BaSO3↓+2NaCl;2BaSO3 +O2=2BaSO4. 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白色沉淀为BaSO4。③BaSO3有还原性,O2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白色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沉淀BaSO4。
(13分) 用如右图装置进行铜与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写出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 。
(2)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充分反应后,该学生发现铜和硫酸都有剩余。在不补充浓硫酸的前提下,若要使剩余的铜片溶解,可再加入(要求填写一种不是酸类的物质) 。
(4)B试管口的棉花应沾有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离子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品红溶液褪色
(2)
(3)NaNO3、Fe2O3、FeCl3(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4)NaOH溶液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2OH-+SO2=SO32-+H2O
试题分析:(1)试管B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2)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双线桥为:。(3)铜和浓硫酸反应时,当硫酸稀到一定程度时,该反应停止,如果想让铜继续溶解可以加入氧化剂,如NaNO3、Fe2O3、FeCl3等。(4)SO2是大气污染物,所以应该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
点评:本实验比较基础,难度小,可作为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的习题。
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3)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填代号)。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收集装置的出气口需要连接一个盛有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
正确答案
(1)分液漏斗 Cu+2H2SO4(浓)Cu SO4+SO2↑+2H2O(2)溶液退色 B
2H2S+ SO2=3S↓+2H2O a (3)a c NaOH
试题分析:在烧瓶中发生反应: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Cu放在烧瓶中,浓硫酸通过分液漏斗加入。产生的SO2气体有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及酸性。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其还原性,现象是紫色变浅或褪色,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5SO2+H2O=K2SO4+2MnSO4+2H2SO4 .用H2S的水溶液来验证其氧化性,现象是产生淡黄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 SO2=3S↓+2H2O . SO2容易溶解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由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选择装置a、c来收集。SO2是大气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所以在实验装置的最后安装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可以利用NaOH溶液来吸收尾气。2气体的制备、收集、性质的验证及尾气处理等知识。
(6分)下图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1)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当产生的气体进入盛有品红溶液的仪器b中时,品红溶液将 ,原因是 。
正确答案
(6分)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褪色,SO2具有漂白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铜氧化为硫酸铜,而部分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与品红结合生成无色化合物,故可使品红试液褪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