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收入的分配
- 共4977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有一家生产炉具的国有企业,吴某被民主推选为厂长后,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工人和创利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了职工的收入差距,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高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后来,吴某自定年薪50万元,懂技术的副厂长年薪30万元。一些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还停留在每月二三千元的水平上,分配不公,有的到别的单位兼职,有的“跳槽”。一些工人认为,自己每月工资不到千元,是自己的劳动被低估了。厂内矛盾日益加深,人心涣散,经济效益下滑。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该企业的做法对我们在初次分配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分配中国家应如何做到“更加注重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确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讲求效率,将劳动报酬与贡献挂钩,反对平均主义,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维护公平,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①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材料: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年来,党和国家采取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调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有力措施,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从收入分配得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②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③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个人所得税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今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扩大内需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发展经济,扩大就业;②增加居民收入;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⑤稳定物价水平;⑥改善消费环境。(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1)在收入分配中,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在收入分配中,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防止两极分化。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社会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④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2)①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再分配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北某市2009年下半年物价上涨情况
注:①该市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
②该市占总数10%的高收入富裕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3%。
③该市中低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仍然过大,生活并不富裕。
材料二: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通过分配政策和财政手段来调整分配不公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该市2009年下半年,居民收入总体有所提高。但是,居民消费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较为严重。
(2)①完善分配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②在初次分配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通过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和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就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新提法
材料二:公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尺度,但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为2%左右。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材料三:中国城乡高度分割和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已经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尽管在不同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有所差异,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表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性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居民收入的官方定义,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从1997年的2.47:1上升到2007年的
3.33:1。
材料四:广东劳动报酬占GDP比重
(1)关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新提法“新”在哪里?有何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四,谈谈如何落实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也兼顾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①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实现初次分配兼顾公平。(6个要点选取3个要点即可)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过程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3)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符合我国分配制度中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尊重,有利于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调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有力措施,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3)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个人所得税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材料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1) 现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收入分配公平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促进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2)在分配问题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第一,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可能。 第二,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期待,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实现民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取得显著增长。但是居民收入增幅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幅低于GDP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幅,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2)①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要实现民富,必须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实施富民计划,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我国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通过国家的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提高效率,维护公平”综合探究时,争论很大,意见不一。你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应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 ]
正确答案
√
我们党始终将改善民生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当前,新农保制度就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2020年前,“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但国情决定我们的农民养老保险必须走渐进式改革之路。目前中央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支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必定会逐年增加对农民养老的投入和补贴。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中央财政的作用,并请你为党和政府增加农民养老投入和补贴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作用:①国家通过实行新农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国家通过财政向农村倾斜,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③在新农保中国家通过给予农民一定的财政补贴,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
建议: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②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在保证国家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政府2010年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中,包括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两项工作。
请运用相关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文化产业属于社会生产中的什么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注:只需答出两个方面工作,并简要说明这些工作与民生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社会保障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这种改革可以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2009年8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国农民年满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的信息。新农保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中央财政将补助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从而实现了国家普惠式的养老。
请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回答:
(1)“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哪一方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反映了经济常识的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社会保险。
(2)①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协调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财政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中央财政将补助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这体现了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普惠制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了农村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有助于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差距。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财产集中在国家手里,人民普遍贫穷,城市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小,但在1985后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持续拉大,到2009年达到最高值。经济总量的急剧膨胀往往带来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分化,类似的情景在几乎所有经历过快速增长的国家的历史上都发生过,人们处置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有一些国家成了当今世界上的“成功国家”,另一些要么坠入了动荡不宁的泥淖,要么重新回到了贫困的深渊。导致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都关系到中国最深层次的问题,改革将考验政府的意愿、勇气和能力。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初承诺:在他接下来3年的任期里,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公平分配上。
(1) 执政党和中央政府一直努力阻止这个危险的收入距离扩大的趋势,但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良好意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述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①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简单说明)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简单说明)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有存在矛盾。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出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