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计算
- 共2137题
什么是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标准成本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它是根据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成本。(2分)制定标准成本的主要作用有:第一,便于企业编制预算。(1分)第二,用于控制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揭示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1分)第三,标准成本可作为评价和考核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1分)第四,标准成本可为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1分)第五,为进行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的计价提供了合理客观的基础。(1分)第六,促进和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施工成本核算的基本环节中,不包括( )。
A.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B.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
C.计算出该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D.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在成本核算的标准成本制度之下,其实施的步骤为( )。
A.制订标准成本
B.确定实际成本
C.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
D.调整实际成本
E.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A,C,E
解析
[解析] 标准成本制度是根据标准成本来计算成本,能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成本制度。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步骤有:①制定标准成本;②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③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在某一细分市场上,以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的特征作为优势进行竞争的战略,称为差异化战略。企业实施这种战略的风险是()
A.实现差异化有时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导致较高的销售价格
B.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消除产品差异
C.战略的成功可以成为新进入者的壁垒,但很难减少替代品的威胁
D.战略的成功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润,但可能使客户失去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和忠诚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差异战略风险。实现差异战略的主要风险有,第一,有时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形成较高的销售价格。第二,在企业进行差异化过程中,该产品的市场重心可能转向热衷于成本低、易生产的标准化产品,顾客可能决定不要或不想要具有附加性能的产品。第三,竞争对手可能进行模仿,使顾客看不到不同企业之间有意义的。
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是______。
A.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
C.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D.企业内部会计报告的要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点是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工时消耗3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5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14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700元。则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 )元。
A.500
B.550
C.660
D.7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00×(7700÷1400-5)=700(元)。
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______。
A.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B.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C.用量脱离标准以及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所决定的
D.实际用量以及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所决定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点是成本差异分析中用量差异的含义。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某企业本月制造费用有关资料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40 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5元/小时
实际产量耗用工时 9 200小时
实际发生制造费用 90 000元(其中固定部分40 320元)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10 000小时
生产能量标准工时 9 800小时
要求:
(1)进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
(2)分别采用固定制造费用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实际费用=90 000-40 320=49 6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费用=10 000×5=5 0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9 680-50 000=-32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9 680÷9 200)-5]×9 200=3 6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 200-10 000)×5=-4 000(元)
(2)固定制造费用实际费用=40 32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费用=10 000×(40 000/9 800)=40 816(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 320-40 816=-496(元)
采用二因素法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0 320-40 000=32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40 000-40 816=-816(元)
采用三因素法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0 320-40 000=32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9 800-9 200)×(40 000/9 800)=2 449(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 200-10 000)×(40 000/9 800)=-3 265(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A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0.1×150=15元
直接人工=5×4=20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15+20+6+5=46元
本月生产A产品800件,实际单位成本为:
直接材料=0.11×140=15.4元
直接人工=5.5×3.9=21.45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15.4+21.45+5+6.25=48.10元
要求: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800×0.11)×(140-150)
=-880(元)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800×0.11-800×0.1)×150
=1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880)+1200
=320(元)
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材料成本下降880元;由于材料实际数量高于标准数量,使材料成本上升12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上升 320元,为不利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工时消耗3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5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14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700元。则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 )元。
A.500
B.550
C.660
D.7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00×(7700÷1400-5)=700(元)。
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6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35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2250元,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7月份公司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 )元
A.100
B.150
C.200
D.3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100-350×3)×6/3=100(元)
在固定制造费用的两差异分析中,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为( )。
A.耗费差异
B.效率差异
C.能量差异
D.产量差异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有其特殊性,分为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两差异分析法是指将总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部分,计算公式如下: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固定制造费用。
下列各项属于成本差异中价格差异的是( )。
A.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B.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C.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
D.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用量偏离标准,二是价格偏离标准。用量偏离标准,属于数量差异,价格偏离标准,属于价格差异。
东方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1) 本期单位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为5公斤,单位材料的标准价格为2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为4小时,预计标准总工时为1600小时,标准工资总额为4800元,标准制造费用总额为576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为40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760元)。
(2) 其他情况:
本期产品的实际产量为392件,耗用直接人工1680小时,支付工资5296元,支付制造费用584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4320元,固定制造费用1520元),采购原材料的价格为 2.1元/公斤,本期领用原材料1640公斤。
要求:
(1) 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2) 计算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3) 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1640-392×5)×2=-640(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2.1-2)×1640=164(元)
(2)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680-392×4)×4800/1600=336(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
=(5296/1680-4800/1600)×1680=256(元)
(3)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680-392×4)×4000/1600=28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4320/1680-4000/1600)×1680=12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下列情形中,买方讨价还价能力较弱的是( )。
A.买方相对集中并且大量购买
B.所购商品属于标准化商品
C.买方的行业转换成本高
D.买方掌握供应商的充分信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在下列情况下,供应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1)集中化程度高;(2)无须与替代商品进行竞争;(3)下游企业多;(4)商品差别化;(5)前向一体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