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计算
- 共2137题
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是( ),
A.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
B.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
C.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D.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是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中,属于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
关于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有( )。
A.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B.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C.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D.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A.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B.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C.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它反映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闲置能量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二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A.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B.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C.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它反映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闲置能量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甲公司每月正常生产量为500件,每件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为12元,每件产品标准耗用工时为4小时,本月实际生产了420件,本期实际耗用直接人工5小时/件,每件产品实际成本为16元,则该产品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为______元。
A.8400
B.400
C.420
D.6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点是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标准小时费用分配率=12/4=3(元/小时),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16/5=3.2(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2-3)×2100=420(元)。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垄断协议
A.某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企业就防止进口原料时的恶性竞争达成保护性协议
B.三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代表聚会,就商品房价格达成共识,随后一致采取涨价行动
C.某品牌的奶粉含有毒物质的事实被公布后,数家大型零售公司联合声明拒绝销售该产品
D.数家大型煤炭企业就采用一种新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达成一致意见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考点] 垄断协议 [详解] 根据《反垄断法》第15条规定,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第(六)项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第(七)项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A项符合上述第(六)项的要求,B项不符合上述规定任何一条,C项符合上述第(四)项的要求,D项符合上述第(二)项的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以下有关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对于同一期间发生的各项成本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B.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法处理
C.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
D.成本差异可以纳入账簿体系,也可以不纳入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有关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的各种表述。成本差异可以纳入账簿体系,也可以不纳入,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同一期间发生的各项成本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处理,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
E公司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正常的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该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实际成本每公斤1.6元,实际领用材料3250公斤。
在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5。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实际耗用工时2100小时,支付生产工人工资882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 648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
要求:
(1) 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二因素分析法计算);
(2) 把各项成本差异转入本期损益(直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 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1) 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1.6-1.5)×3500=350(元)
材料数量差异=(3250-450×6)×1.5=825(元)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品=430+60×50%-40×50%=440(件)
人工工资率差异=(8820/2100-4)×2100=420(元)
人工效率差异=(2100-440×4)×4=1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80/2100-3)×2100=1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3=102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900-200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000-440×4)×2=480(元)
(2) 结转成本差异
借:本年利润 4535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
贷:材料价格差异 350
材料数量差异 825
人工工资率差异 420
人工效率差异 136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8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020
固定制造费用能员差异 480
(3)期末存货成本
原材料期末成本=(3500-3250)×1.5=375(元)
在产品期末成本=60×9+60×50%×(16+12+8)=1620(元)
产成品期末成本=(30+430-440)×45=900(元)
企业期未存货成本=375+1620+900=2895(元)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析] 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由此可知,选项A的说法正确;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定。由此可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注意:教材中的“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一贯性”是针对前后期之间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同一会计期间”而言的);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由此可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属于应该调整存货成本的,并不结转计人相应的“存货”类账户,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与下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一同计算。因此,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以下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
A.根据两差异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与效率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C.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反映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根据两差异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与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是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它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反映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它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某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500件,实际耗用工时为60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48000元,
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1小时。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40600元,预计工时为 5800小时。
要求:分别按照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40600÷5800=7(元)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48000÷6000=8(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500×11×7=38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48000-38500≈9500(元)(不利差异)
(1)两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48000-40600=7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5800-500×11)×7=2100(元)(不利差异)
(2)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48000-40600=7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5800-6000)×7=-1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6000-500×11)×7=3500(元)(不利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由此可知,选项A的说法正确;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定。由此可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注意:教材中的“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一贯性”是针对前后期之间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同一会计期间”而言的);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由此可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属于应该调整存货成本的,并不结转计入相应的“存货”类账户,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与下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一同计算。因此,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首先归集在( )账户。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主营业务成本
D.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生产过程结转的会计分录
[解析] 制造费用是一个集合分配账户,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先通过制造费用归集,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等,期末再按一定的标准(如生产小时)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中,即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B选项正确。
在使用固定制造费用三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下列计算式中正确的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的计算式有( )。
A.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
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
准分配率
在完全成本法下,由标准成本中心承担责任的成本差异有()。
A.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正确答案
B, D
解析
[解析] 在完全成本法下,标准成本中心不对固定制造费的闲置能量差异负责,对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其他差异要承担责任。所以,选项B、D是答案,选项C不是答案;由于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应该是部门经理的责任,而不是标准成本中心的责任。所以,选项A不是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