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 共227题
【真题试题】 (2007年案例分析第三大题,第79~82题) 某移动通信公司2001年冬在广东试点新的移动通讯品牌,名为M,定位在“没钱又想时髦”的年轻人(15~25岁),初始重心是“批量短信优惠”,把“短信”发展为第五媒体。取得成功后,该公司2003年春将“M”推向全国,欲将其打造为与N品牌并列、但专为年轻时尚人士量身定制的移动通信品牌。该品牌定位为“时尚、好玩与探索”,并设计了学生、时尚办公和娱乐套餐。 据公司调查,中国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补贴”可观。M推广活动在高校密集区以学生为主,许多高校后勤部门成为其合作伙伴。M分段推广主题:2003年春推出“我的地盘听我的”;夏秋推出“玩转年轻人的通讯自治区”;2003年秋~2004年春推出“就在M亮出特权身份”2004年秋推出“玩转到积极追求创业理想”。终端有营业厅、品牌店、加盟店和授权店等。代言人是某著名歌星。 该公司通过设立俱乐部、M专线和网站、发行M杂志、组织M夏令营、万名大学生街头舞蹈表演和会员聚会,使其成员可以最先听到某歌星的歌曲,以优惠价买到其演唱会门票为维系年轻人忠诚度,在大学生返校高峰,该公司的一些地区公司在火车站免费接M学子,与麦当劳联合推出“M套餐”(优惠6.5元/套)。 该品牌推出16个月后,据调查,M目标受众品牌知名度为80%,美誉度73%。总客户数达2000万人。移动通讯M品牌定位在年轻人的行为,属于市场细分中的( )、
A.地理细分
B.人口细分
C.心理细分
D.行为细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真题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市场细分的标准。地理细分,即按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来细分市场。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需求特点也就不同。人口细分,即根据人口统计和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另、家庭规模、教育、职业、宗教、民族、国籍、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等因素来细分市场。心理细分,即按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由于性格、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不同,同样性别、年龄、收入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需求特征。心理因素包括:感觉、认识、个性、价值取向、生活格调、购买动机等。行为细分,即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同来细分消费品市场。消费行为的细分变量包括:消费者进入市场的频度、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偏好)、购买或使用产品的时机选择、使用数量的多少及使用频率、消费者追求的利益点等。案例中多处提到了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模式和倾向,因而移动通讯M品牌定位属于行为细分,故D项正确。
房地产消费行为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消费者对房地产价格的要求
B.消费者对房地产设计的要求
C.消费者的数量及其构成
D.购买行为主要决策者的情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房地产消费行为调查主要调查:①消费者购买房地产商品的数量及种类;②消费者对房屋设计、价格、质量及位置的要求;③消费者对本企业房地产商品的信赖程度和印象;④房地产商品购买行为的主要决策者和影响者情况等。
房地产消费行为调研内容主要包括( )。
A.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类型
B.消费者购买房地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C.消费者对企业房地产产品的依赖程度
D.消费者对房地产的价格要求
E.房地产购买行为的决策者
正确答案
B,C,D,E
解析
[知识点] 房地产市场调研的内容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也就是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违反诚信公平等原则的竞争行为,如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虚假广告、倾销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______。
A.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B.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
C.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D.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生产协议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不正当竞争的关键信息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奖销售的奖励现金不得超过5000元,B项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也就是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违反诚信公平等原则的竞争行为,如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虚假广告、倾销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______。
A.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B.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
C.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D.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生产协议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不正当竞争的关键信息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奖销售的奖励现金不得超过5000元,B项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