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实验走进化学
- 共709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采取正确的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印有如图一所示警示标志,说明浓硫酸是一种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有______.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
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进行加热
c.把用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d.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加碎瓷片或沸石
e.配制硫酸溶液时,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f.用图二所示装置吸收氨气.
正确答案
腐蚀性液体
ce
解析
解:(1)图一为腐蚀品标志,说明硫酸有腐蚀性,故答案为:腐蚀性液体;
(2)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防止水银的 挥发,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汞易和硫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物质,故正确;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故正确;
c.氯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要防止火灾的发生,不能随意丢弃,故错误;
d.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为了分子混合液暴沸,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故正确;
e.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溶液,故错误;
f.由于NH3难溶于CCl4,NH3与CCl4接触不易发生倒吸现象,能够用于吸收氨气,故正确.
故答案为:ce.
做化学实验时,发生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和水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且钠燃烧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都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燃烧,所以不能用水灭火,可用沙土覆盖,故A错误;
B.油或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油或酒精着火时用水扑灭,油或酒精会浮上来,使燃烧更旺,所以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故B正确;
C.浓硝酸溶于水无明显热效应,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C正确;
D.由于硫磺能够与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汞洒落地面,应立即撒上一层硫黄粉,避免汞挥发影响人的健康,故D正确;
故选A.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汽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A错误;
B.皮肤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用抹布擦拭,再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03溶液,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以免试管中的液体喷出伤人,故C正确;
D.硫酸是强酸,具有腐蚀性,造成水体的污染,应到入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检验CO的纯度.简单方法是用排空气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听爆鸣声.
②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④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稀的小苏打溶液.
⑤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纯净,不能用于检验纯度,应用排水法收集,故①错误;
②实验结束后不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腐蚀下水道、污染环境,故②错误;
③试管内液体若受热不均匀,液体会冲出试管,为避免因液体冲出伤人,故要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故③正确;
④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稀的小苏打溶液,故④正确;
⑤因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器壁(如试管和烧怀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故⑤正确;
故选A.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A正确;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且不可用手揉眼,故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并有强烈的腐蚀性,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试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或配制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和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A错误;
B.化学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B错误;
C.由于白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所以白磷通常保存在水中,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打不开,应用橡胶塞,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B正确;
C.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方法,故C正确;
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应用小烧杯,故D错误.
故选D.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O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将CO还原CuO后的尾气(含有未反应的CO)点燃烧掉,故A正确;
B.为了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而使水倒吸入试管而引起试管的炸裂,所以应该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故B正确;
C.钠和钾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燃烧,钠和钾燃烧都能生成过氧化物,且过氧化物都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等灭火,故C错误;
D.试管内液体若受热不均匀,液体会冲出试管,为避免因液体冲出伤人,故要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中国民航总局规定,旅客乘坐飞机时,可以较大量随身携带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硫磺、氯酸钾、硝酸钾等物质属于易燃易爆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禁止携带,碘盐不属于易燃易爆物;
故选D.
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朝向任何人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稀释浓硫酸,将水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由于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且水的密度较小,浮于液面上,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会造成液滴飞溅,引发安全事故,故①正确;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外溅伤人,引发安全事故,故②错误;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会发生爆炸,引发安全事故,故③正确;
④当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着火燃烧时,应用湿抹布扑盖,不能泼水,因为酒精和水互溶,泼水会使燃烧继续,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故④正确.
故选B.
“8.12”天津港爆炸事故说明正确处理化学品安全事故至关重要.下列实验事故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抹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故A错误;
B.沙土能隔绝空气,可灭火,故B正确;
C.浓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衣服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C正确;
D.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酒精燃烧时,用自来水灭火时不但不能灭火,而且能扩大燃烧面积,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会如果在有限的空间的内剧烈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使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先检验纯度,故A正确.
B、酸碱具有腐蚀性,若酸、碱的溶液溅入眼睛内,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然后在进行其他处理,故B正确.
C、测定溶液的pH试纸若用水先润湿,会造成测定溶液的浓度降低,导致测量不准确,所以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用水先润湿,故C错误.
D、给试管加热时,若不先均匀预热容易炸裂试管,所以要先均匀预热后局部加热,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误差偏大,故A错误;
B.在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较浓盐酸中,在酸性环境下,三价铁的水解受抑制,故B正确;
C.量筒精确到0.1ml,用10mL的量筒无法量取4.80mL的浓硫酸,故C错误;
D.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不慎接触过多的氨,及时吸入新鲜的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故D正确.
故选BD.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纯的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可燃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故A正确;
B.为了防止中毒,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时,要及时将气体排出,所以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故B正确;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可能会引起火灾;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并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A正确;
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所以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B正确;
C、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故C错误;
D、钠性质很活泼,能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为防止钠燃烧,必须隔绝空气和水,一般用细沙覆盖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