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实验走进化学
- 共709题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B正确;
C.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故C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不慎碰翻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失火,马上用湿布扑灭,故B正确;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C错误;
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CD.
实验中发生如下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故B错误;
C.苯酚易溶于乙醇,可用酒精洗去,故C正确;
D.盐酸是强酸,有腐蚀性,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故D错误.
故选C.
请将下列错误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写在相对应的横线上.
(1)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______
(2)过滤操作中,滤纸破损______
(3)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______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了右盘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因为: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引起火灾,故答案为:引起火灾;
(2)过滤操作中,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故答案为:滤液浑浊;
(3)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先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故答案为:试管炸裂;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称量不准,故答案为:称量不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燃易引起火灾,故不能进行酒精灯的对燃,故A错误;
B.转移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B正确;
C.仰视会使读数出现误差,故C错误;
D.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2014秋•楚雄市期末)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液氯为单质,属于纯净物,而氯水为混合物,含多种物质,故A错误;
B.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只能用干燥沙土盖灭,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铝制品比铁更耐腐蚀,这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所以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酒精与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A错误;
B.量筒的精确度是0.1ml,无法量取50.28 mL,故B错误;
C.过滤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只能除掉泥沙,故C正确;
D.水能导电,不能用水浇灭,故D错误.
故选C.
(2015秋•白城校级月考)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浓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衣服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
C.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酒精燃烧时,用自来水灭火时不但不能灭火,而且能扩大燃烧面积,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故C正确;
D.蒸馏操作时,需要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到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碳不能维持人的呼吸,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入含大量二氧化碳的洞中救人,非但遇难者不能得救还会使救人者同样遇难.此措施不可取,故A错误;
B.苯酚具有腐蚀性,能溶于酒精,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故B正确;
C.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溅入眼中,应用大量水冲洗,故D错误.
故选BC.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质,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稀释浓硫酸时,如果将水沿器壁倒入浓硫酸中,易溅出液体,正确操作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A错误;
B.燃烧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容易引起酒精着火,所以将酒精灯熄灭后,再向其中补充酒精至适量,故B正确;
C.酒精能够溶解苯酚,且酒精对皮肤没有腐蚀性,苏皮肤上不慎粘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洗涤,故C正确;
D.金属钠、钾能够与水反应,且燃烧产物都能够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所以钠、钾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灭火,不能使用湿抹布扑灭,也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D正确;
故选A.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尾气一氧化碳,故A正确;
B.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使试管炸裂,故B正确;
C.重结晶时,冷却速度慢时,可使溶液的过饱和度缓慢释放,使晶体有充足的时间生长,所以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故C错误;
D.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故D正确.
故选C.
(2015秋•深圳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实验安全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分子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用于测量馏分温度,故B正确;
C.禁止酒精灯之间的对燃,对燃易引起火灾,故C错误;
D.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后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应先导入废液缸中集中回收处理,故D错误.
故选B.
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应先用干抹布擦去,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故C错误;
D.若不小心把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尾气用碱液吸收.
③取用金属钠或钾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然后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⑤干冰可用于钠、钾、镁等金属的灭火.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稀释浓硫酸,将水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由于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会造成液滴飞溅,引发安全事故,故①选;
②碱液可与氯气反应,从而将氯气除掉,不存在安全隐患,故②不选;
③金属钠或钾能与空气中的水或氧气反应,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不存在安全隐患,故③不选;
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会发生爆炸,引发安全事故,故④选;
⑤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故用干冰灭火存在安全隐患,故⑤选.
故选A.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故A错误;
B.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取一小段试纸,在白色点滴板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值,故B正确;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故不能以用托盘天平称取12.25g固体,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