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2 分

37.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正确答案

(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洋务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1.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0.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A2

B31

C73

D193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下一知识点 : 十年探索与曲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7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