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共8899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应将柴油和润滑油的顺序调换,故A错误;
B.石油的各种分馏产品仍是混合物,无固定的沸点,故B错误;
C.裂化的目的是将C18以上的烷烃裂化为C5-C11的烷烃和烯烃,得到裂化汽油,可以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故C正确;
D.石油裂解是以裂化得到的汽油为原料,进行深度裂化,得到乙烯等化工基础原料,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石油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汽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石油分馏时,首先分馏出的是汽油,其次是煤油,再次是柴油、润滑油,故其沸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故B错误;
C.直馏汽油中不含烯烃,而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两者组成上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
D.石油的分馏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物理过程,而裂化和裂解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星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故A正确;
B.只有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符合CnH2n+2,烯烃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炔烃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故B错误;
C.稠环芳香烃中的许多物质其含碳量都比乙炔高,如萘(C10H8),故C错误;
D.碳和碳,碳和氢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AD.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现了“毒油”和“毒米”,所谓“毒油”是指混有汽油的食用油,不宜食用.所谓“毒米”是指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的大米,威胁人们的健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汽油外观为透明液体,汽油中含碳原子数为5~11的脂肪烃和环烃类,汽油也可以从石油裂化中得到,故A错误;
B.食用油是多种油脂的混合物,故B错误;
C.食用油与汽油能互溶静置后不分层,故C错误;
D.油脂和石蜡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石油主要含有______和______元素组成的.
正确答案
碳
氢
解析
解: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等,故答案为:碳;氢.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石油分馏得到多种化工原料,则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故A正确;
B.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不存在单纯的单、双键,故B错误;
C.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
D.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乙酸乙酯、乙酸等反应,反而除去了乙酸乙酯,故D错误.
故选AC.
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烷可通过石油的分馏获得,苯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而乙烯是通过石油的裂解获得,故A错误;
B.HCOOH、HCHO和葡萄糖都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
C.酸性高锰酸钾不能鉴别己烯和甲苯,二者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棉麻是植物纤维,只含有C、H、O元素;丝毛是蛋白纤维,蛋白质由C、H、O、N元素组成,还可能含有S、P等,N、S、P燃烧是会生成其各自的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关于石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石油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的混合物,烃类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故A正确;
B.分馏石油得到的各个馏分为烃类物质的混合物,故B错误;
C.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不同产品;
石油的裂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故C正确;
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故A正确;
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故C正确;
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起征燃油税.减少汽油等成品油的使用是这次税费改革的目的之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为石油蒸馏时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按照不同温度范围先后蒸馏出来的.所以石油蒸馏时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汽车尾气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故C正确;
D.“黑烟”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体碳颗粒,故D正确.
故选A.
关于汽油、甘油和花生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甘油是丙三醇,不是油脂,故A错误;
B.甘油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故B错误;
C.甘油与水互溶,不分层,故C错误;
D.花生油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物油是油脂含有氧元素不是碳氢化合物,故A错误;
B.石油、煤不是绿色能源,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不能得到甲烷、乙烯等,只能的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和重油,然后轻质油再经过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等小分子烃;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苯,故C错误;
D.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可制造化工产品、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故D正确.
故选D.
石油加工产品之一的液化石油气,是现今家庭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及它们在常压下的沸点如下表所列:
(1)液化石油气用完后,钢瓶中有残留的液体,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2)有人发现残留液能溶解油脂,原因是______.将其倒出来作洗涤剂,洗刷物体的油污,这种废物利用的做法是否可取?______,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戊烷和戊烯的沸点大于30度,常温下为液体,其余为气体,故答案为:戊烷和戊烯;
(2)油脂是非极性溶解,碳氢化合物是非极性溶剂,能相互溶解;戊烷和戊烯易燃易爆,
故答案为:其成分为液态碳氢化合物,是类似汽油的有机溶剂;不可取;易燃易爆,不安全.
解析
解:(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戊烷和戊烯的沸点大于30度,常温下为液体,其余为气体,故答案为:戊烷和戊烯;
(2)油脂是非极性溶解,碳氢化合物是非极性溶剂,能相互溶解;戊烷和戊烯易燃易爆,
故答案为:其成分为液态碳氢化合物,是类似汽油的有机溶剂;不可取;易燃易爆,不安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煤的液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己烷有五种同分异构体:正己烷 CH3CH2CH2CH2CH2CH3、2-甲基-戊烷 CH3CH(CH3)CH2CH2CH3、3-甲基-戊烷 CH3CH2CH(CH3)CH2CH3、2,3-二甲基丁烷 CH3CH(CH3)CH(CH3)2、2,2-二甲基丁烷 CH3C(CH3)2CH2CH3,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酯基,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故C正确;
D、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D错误;
故选C.
(2015春•株洲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煤和石油的加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催化重整是在加热、氢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原油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或石脑油)转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重整汽油),并副产液化石油气和氢气的过程,故A正确;
B、煤液化是把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不能获得芳香烃,故B错误;
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C正确;
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等不饱和烯烃,故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