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体的常识
- 共3962题
某氮铝化合物X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工业等领域.
(1)基态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工业上用氧化铝与氮气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和CO,X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化学式______,工业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X晶体中包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填字母标号)A.离子键B.共价键C.配位键D.金属键
X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杂化.
(4)已知氮化硼与X晶体类型相同,且氮化硼的熔点比X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若X的密度为ρg/cm3,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N原子的距离为______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
正确答案
1s22s22p3
AlN
Al2O3+N2+3C=2AlN+3CO
BC
sp3
氮化硼与氮化铝均为原子晶体,且硼原子半径小于铝原子半径,B-N键键能大于Al-N键键能
解析
解:(1)氮是7号元素,核外电子数是5,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答案为:1s22s22p3;
(2)根据X的晶体结构图可知,晶胞中含有氮原子为4,含有铝原子×8+
=4,所以X的化学式为AlN,氧化铝与氮气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故答案为:AlN;Al2O3+N2+3C=2AlN+3CO;
(3)由AlN的晶胞结构可知,一个N原子与距离最近的四个Al原子成键,因此N采取sp3杂化,根据X的结构可知,每个铝和氮周围都有四个共价键,都达八电子稳定结构,而铝原子最外层原来只有三个电子,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所以在AlN中有配位键,根据AlN的性质可知它为原子晶体,所以晶体中含有共价键,
故答案为:BC;sp3;
(4)氮化硼与AlN相比,硼原子半径比铝原子半径小,所以键能就大,它们都是原子晶体,所以氮化硼的熔点比AlN高,
故答案为:氮化硼与氮化铝均为原子晶体,且硼原子半径小于铝原子半径,B-N键键能大于Al-N键键能;
(5)晶体N原子位于晶胞体对角线的处,将体心与下底面相对的两顶点相连可构成等腰三角形,距离最近的两个N原子相连的连线为该三角形的中位线,所以晶体中最近的两个N原子的距离为底面对角线的
,
根据晶胞的密度ρ=,可以求得晶胞边长为
cm,
进而求得底面对角线的长度为•
cm,所以晶体中最近的两个N原子的距离为
cm,
故答案为:.
卤素性质活泼,能形成卤化物、多卤化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1)卤化氢中,HF的沸点高于HCl,原因是______.
(2)如图所示为F-与Mg2+、K+形成的某种离子晶体的晶胞,其中“O”表示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多卤化物Rb[ICl2]分解时生成晶格能相对较大的铷(Rb)的卤化物,则该卤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BF3与NH3,能发生反应生成X(H3BNF3),X的结构式为______(用“→”表示出配位键):X中B原子的杂化学式为______.
(5)有一类物质的性质与卤素类似,称为“拟卤素”[如(SCN)2、(CN)2等].(CN)2的结构式为N≡C-C≡N,该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卤族元素氢化物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但
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故答案为:HF分子间形成氢键;
(2)该晶胞中“O”的个数==3,黑色小球=
,灰色小球的个数是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知,“O”表示F-,故答案为:F-;
(3)物质的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晶格能越大物质越稳定,氯离子半径小于碘离子半径,所以形成的化合物是RbCl,故答案为:RbCl;
(4)该化合物中,B原子提供空轨道的原子、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B、N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则X的结构式为,BF3•NH3中B原子含有3个σ 键一个配位键,所以其价层电子数是4,B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sp3;
(5)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π键,所以N≡C-C≡N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3:4,
故答案为:3:4.
解析
解:(1)卤族元素氢化物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但
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故答案为:HF分子间形成氢键;
(2)该晶胞中“O”的个数==3,黑色小球=
,灰色小球的个数是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知,“O”表示F-,故答案为:F-;
(3)物质的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晶格能越大物质越稳定,氯离子半径小于碘离子半径,所以形成的化合物是RbCl,故答案为:RbCl;
(4)该化合物中,B原子提供空轨道的原子、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B、N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则X的结构式为,BF3•NH3中B原子含有3个σ 键一个配位键,所以其价层电子数是4,B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sp3;
(5)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π键,所以N≡C-C≡N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3:4,
故答案为:3:4.
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l-离子核间距为a cm,氯化铯的摩尔质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氯离子位于顶点,晶胞中数目为8×=1,铯离子位于体心,数目为1,即一个晶胞中含有一个氯离子和一个铯离子,则一个晶胞质量m=
g,2个最近的Cs-离子核间距为acm,即晶胞边长为acm,则晶胞体积V=a3cm3,则密度
=
g•cm-3.
故选B.
普鲁士蓝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两个立方体中,一个K+在其中一个立方体中心,另一个则无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每隔一个立方体中心有一个钾离子,所以一个晶胞中钾离子个数=1÷2=0.5,该立方体中铁原子个数==1,CN-位于每条棱中点,该立方体中含有CN-个数=
=3,所以平均化学式是K 0.5 Fe(CN)3,化学式可以表示为KFe2(CN)6,故A正确;
B、每个CN-含有2个π键,每个立方体中含有CN-个数为3,所以一个立方体中含有6个π键,故B错误;
C、普鲁士蓝中Fe3+含有空轨道,CN-中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C正确;
D、普鲁士蓝中Fe3+周围Fe2+离子个数为=3个,故D错误.
故选:AC.
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
(1)钛所在的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在同周期中原子的M层电子数比钛原子的M层电子数多8个的过渡元素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2)钛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在800℃和稀有气体氩气的保护下,用金属镁和四氯化钛反应制取金属钛,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已知四氯化钛的某些性质如下:熔点:-25℃,沸点:136.4℃,相对密度:1.73,相对分子质量:189.71,易溶于有机溶剂,遇水强烈水解,四氯化钛晶体为______晶体.
正确答案
解:(1)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Ti为第四周期元素,所以钛所在的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K;
在同周期中原子的M层电子数比钛原子的M层电子数多8个的过渡元素,说明该过渡元素3d电子层有10电子,有Cu、Zn,
故答案为:K;Cu、Zn;
(2)每个Ba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每个Ti原子被1个晶胞占有,每个O原子被2个晶胞占有,根据均摊法知,该晶胞中Ba原子个数=8×=1、Ti原子个数为1、O原子个数=6×
=3,其化学式为BaTiO3,故答案为:BaTiO3;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该物质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2Mg+TiCl4
2MgCl2+Ti;分子.
解析
解:(1)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Ti为第四周期元素,所以钛所在的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K;
在同周期中原子的M层电子数比钛原子的M层电子数多8个的过渡元素,说明该过渡元素3d电子层有10电子,有Cu、Zn,
故答案为:K;Cu、Zn;
(2)每个Ba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每个Ti原子被1个晶胞占有,每个O原子被2个晶胞占有,根据均摊法知,该晶胞中Ba原子个数=8×=1、Ti原子个数为1、O原子个数=6×
=3,其化学式为BaTiO3,故答案为:BaTiO3;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该物质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2Mg+TiCl4
2MgCl2+Ti;分子.
选做题,本题有A、B两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若两题都作答,将按A题评分.
A.可以由下列反应合成三聚氰胺:
CaO+3CCaC2+CO↑ CaC2+N2
CaCN2+C↑ CaCN2+2H2O=NH2CN+Ca(OH)2,NH2CN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合成三聚氰胺.
(1)写出与Ca在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内层排满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CaCN2中阴离子为CN22-,与CN2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和______(填化学式),由此可以推知CN2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2)尿素分子中C原子采取______杂化.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其中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______(填字母)
A.2个σ键 B.2个π键 C.1个σ键、1个π键
(3)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动物摄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后,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分子相互之间通过______结合,在肾脏内易形成结石.
(4)CaO晶胞如图A所示,CaO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_.CaO晶体和NaCl晶体的晶格能分别为:CaO 3401kJ/mol、NaCl 786kJ/mol.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B.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1.5mL正丁醇和9.4mL冰醋酸,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1)本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有机副产物,写出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Ⅱ.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1)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用如下的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 ②蒸馏 ③用无水MgSO4干燥 ④用10%碳酸钠洗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④①③②D.④①③②③
(2)将酯层采用如图B所示装置蒸馏.
1.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冷却水从______口进入(填字母).
2.②蒸馏收集乙酸正丁酯产品时,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_左右.
Ⅲ.计算产率
测量分水器内由乙酸与正丁醇反应生成的水体积为1.8mL,假设在制取乙酸正丁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损失,且忽略副反应,计算乙酸正丁酯的产率______.
正确答案
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
CO2
直线形
sp2
C
分子间氢键
6
CaO晶体中Ca 2+、O 2-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
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CH2=CHCH2CH3
用分水器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使用过量醋酸,提高正丁醇的转化率
C
冷凝管
下
126.1℃
79.4%
解析
解:A(1)与Ca在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内层排满电子的基态原子是锌,根据构造原理,基态的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与CN2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和CO2;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原子总数,结构相似,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型,所以CN22-离子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CO2;直线型.
(2)CO(NH2)2分子中中心原子C原子上含有三个σ键一个π键,所以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是,其中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1个σ键、1个π键
,故选C.
故答案为:sp2,,C.
(3)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分子相互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是通过分子间氢键结合,在肾脏内易形成结石.
故答案为分子间氢键.
(4)以钙离子为中心,沿X、Y、Z三轴进行切割,结合图片知,钙离子的配位数是6;
晶格能大小与离子带电量成正比,CaO晶体中Ca 2+、O 2-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导致氯化钠的晶格能大于氧化钙的晶格能.
故答案为:6,CaO晶体中Ca 2+、O 2-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
BⅠ(1)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脱水生成醚或烯烃,所以该条件下,正丁醇能发生分子间脱水形成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也能形成分子内脱水生成正丁烯CH2=CHCH2CH3.
故答案为: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CH2=CHCH2CH3.
(2)实验中为了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采取的措施是用分水器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使用过量醋酸,提高正丁醇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用分水器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使用过量醋酸,提高正丁醇的转化率.
Ⅱ.(1)因为正丁醇和乙酸都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酯中含有正丁醇和乙酸,第一步水洗除去酯中的正丁醇和乙酸;
第二步用10%碳酸钠洗涤除去乙酸;
第三步用水洗涤除去碳酸钠溶液;
第四步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去水;
第五步蒸馏,制得较纯净的酯.
故选C.
(2)1起冷凝作用的仪器名称是冷凝管,为防止炸裂冷凝管,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
2根据酯的温度知,温度应控制在126.1℃.
故答案为:冷凝管;下;126.1℃.
Ⅲ.正丁醇的质量=0.810 g/mL×11.5mL=9.315g;冰醋酸的质量=1.049g/mL×9.4mL=9.86g;
先根据方程式判断哪种物质过量,以不足量的为标准进行计算.
理论上9.315g正丁醇完全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xg,生成1.8g水时同时生成酯的质量是yg.
乙酸和正丁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60g 74g 116g 18g
9.315g xg
yg 1.8g
所以x=14.6
y=11.6
乙酸正丁酯的产率==79.4%.
故答案为79.4%.
磁性材料氮化铁镍合金可用Fe(NO3)3、Ni(NO3)2、丁二酮肟、氨气、氮气、氢氧化钠、盐酸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丁二酮肟(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
(3)NH3的沸点高于PH3,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与N3-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
(5)向Ni(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刚开始时生成绿色Ni(OH)2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会溶解,生成[Ni(NH3)6]2+的蓝色溶液,则1mol[Ni(NH3)6]2+含有的σ键为______mol.
(6)图2是一种镍基合金储氢后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该合金储氢后,含1mol La的合金可吸附H2的数目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并由此写出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故答案为:3d84s2;
(2)因为在丁二酮肟中有两种碳原子,一种是甲基中的碳是按sp3杂化,另一种碳与氮形成双键的,是按sp2方式杂化,故答案为:sp2、sp3;
(3)由于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NH3的沸点高于PH3,故答案为: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4)因为N3-离子具有10个电子,与N3-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分子为H2O,H2O中的O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所以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型,故答案为:V型;
(5)向Ni(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刚开始时生成绿色Ni(OH)2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会溶解,生成[Ni(NH3)6]2+的蓝色溶液,说明生成的[Ni(NH3)6]2+为配合离子,Ni2+的配位数为6,即有6个配位键,也就是6个σ键,每个氨分子里有3个共价键就是3个σ键,所以1mol[Ni(NH3)6]2+含有的σ键为:6+3×6=24mol,
故答案为:24;
(6)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La原子为8×=1,而每个晶胞中含有氢分子的个数为:8×
=3,所以1mol La的合金可吸附H2的数目为3mol,
故答案为:3 mol或3NA.
解析
解:(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并由此写出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故答案为:3d84s2;
(2)因为在丁二酮肟中有两种碳原子,一种是甲基中的碳是按sp3杂化,另一种碳与氮形成双键的,是按sp2方式杂化,故答案为:sp2、sp3;
(3)由于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NH3的沸点高于PH3,故答案为: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4)因为N3-离子具有10个电子,与N3-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分子为H2O,H2O中的O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所以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型,故答案为:V型;
(5)向Ni(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刚开始时生成绿色Ni(OH)2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会溶解,生成[Ni(NH3)6]2+的蓝色溶液,说明生成的[Ni(NH3)6]2+为配合离子,Ni2+的配位数为6,即有6个配位键,也就是6个σ键,每个氨分子里有3个共价键就是3个σ键,所以1mol[Ni(NH3)6]2+含有的σ键为:6+3×6=24mol,
故答案为:24;
(6)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La原子为8×=1,而每个晶胞中含有氢分子的个数为:8×
=3,所以1mol La的合金可吸附H2的数目为3mol,
故答案为:3 mol或3NA.
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
(1)Li3N晶体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N≡N的键能为942kJ•mol-1,N-N单键的键能为247kJ•mol-1,计算说明N2中的______键比______键稳定.(填“σ”或“π”)
(3)(CH3)3NH+和AlCl4-可形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成,熔点低于100℃,其挥发性一般比有机溶剂______(填“大”或“小”),可用作______(填代号).
a.助燃剂 b.“绿色”溶剂 c.复合材料 d.绝热材料
(4)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与同一个N3-相连的X+有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N原子原子序数为7,N3-离子原子核外共有10个电子,且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写出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
故答案为:1S22S22P6;
(2)N≡N中含有2个π键,1个σ键,已知N≡N键能为942kJ/mol,N-N单键键能为247kJ/mol,则1个π键的键能为kJ/mol=347.5kJ/mol,则N2中的π键键能大于σ键键能,较稳定,故答案为:π;σ;
(3)离子液体中的作用力是离子键,尽管微弱但强于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其挥发性就小,不会污染环境,是“绿色”溶剂,故答案为:小;b;
(4)X+所含电子=2+8+18=28,所以X为29号Cu元素,从图上看○少●多,结合X3N知,○为N3-,以顶角上的○为中心,距离最近的X+有3个.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空间需8个这样的立方体,则每个N3-周围有X+:8×3×=6个(棱上原子为4个晶胞所共用,所以每个原子在此晶胞中为
份),
故答案为:Cu;6.
解析
解:(1)N原子原子序数为7,N3-离子原子核外共有10个电子,且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写出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
故答案为:1S22S22P6;
(2)N≡N中含有2个π键,1个σ键,已知N≡N键能为942kJ/mol,N-N单键键能为247kJ/mol,则1个π键的键能为kJ/mol=347.5kJ/mol,则N2中的π键键能大于σ键键能,较稳定,故答案为:π;σ;
(3)离子液体中的作用力是离子键,尽管微弱但强于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其挥发性就小,不会污染环境,是“绿色”溶剂,故答案为:小;b;
(4)X+所含电子=2+8+18=28,所以X为29号Cu元素,从图上看○少●多,结合X3N知,○为N3-,以顶角上的○为中心,距离最近的X+有3个.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空间需8个这样的立方体,则每个N3-周围有X+:8×3×=6个(棱上原子为4个晶胞所共用,所以每个原子在此晶胞中为
份),
故答案为:Cu;6.
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晶胞图可知,K+的个数为8×+6×
=4,O2-的个数为12×
+1=4,故A错误;
B、由晶胞图可知,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O2-,每个O2-周围有6个K+,故B错误;
C、由晶胞图可知,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12个,故C错误;
D、晶胞中K+与O2-个数分别为4、4,所以晶胞中共有8个氧原子,根据电荷守恒-2价O原子数目为2,所以0价氧原子数目为8-2=6,所以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1,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如图推测,CsCl晶体中两距离最近的Cs+间距离为a,则每个Cs+周围与其距离为a的Cs+数目为______;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次近的Cs+数目为______,距离为______;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第三近的Cs+数目为______,距离为______;每个Cs+周围紧邻且等距的Cl-数目为______.
正确答案
6
12
a
8
8
解析
解:以晶胞顶点Cs+为例,每个Cs+周围与其距离为a的Cs+数目为=6个;
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次近的Cs+为面心上的Cs原子,数目为3×8×=12,距离为
;
距离相等且第三近的Cs+为体心上的,数目为1×8=8,距离为a;
每个Cs+周围紧邻且等距的Cl-数目为1×8=8.
故答案为:6;12;;8;
;8.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