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 共250题
某某同学的家乡近几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田野被楼房所取代,乡间小路也变成了宽广的马路,新办的各种企业不仅将青年农民变成了工人、职员,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但有人对家门口那条不再清澈见底的河流、很少再见蓝色的天空、高分贝的各种噪声及工厂的各种废弃物感到忧心忡忡。(10分)
(1)该同学家乡的变化过程,我们称之为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 (3分)
(2)城市化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主要有:( (4分)
(3)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上述环境问题?(3分)(提示:至少答两项措施)
正确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或城市人口比重)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数目增多 (3分)
(2)环境污染:河流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特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等(4分,分别答对至少2项满分)
(3)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垃圾处理厂;要求企业对污水进行达标排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法规的条款。(3分)
略
读“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6-4-1”,回答:
(1)解放后到1957年,我国城市稳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1958年到1960年城市人口比例 ,这主要是因为 。
(3)1960年到1965年城市人口比例 ,出现了 “ ”现象,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这一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在城市发展很快。 (2)急剧上升 这期间“大跃进”开始,以钢为纲的工业化思路使一大批工业项目盲目上马,大量人口涌人城市 (3)迅速下降 逆城市化 从1961年开始,国民经济转人调整阶段,缓建了一大批项目,此时,欧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已超过60%,国际舆论已转向讨论“大城市病”阶段。国内许多人由此对发展城市存在疑虑和反对心理,错误地认为农村人民公社指出了农村工业化道路,可以不经过城市化就直接实现农村工业化,全国出现了大量压缩城市人口的现象,中国经历了一段城市化逆转阶段
根据解放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来寻找答案。
(24分)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A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B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材料三:图C为不同时期该地河流在等量降水过程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1)据材料一、二分析,1988年以来,该城市主要向 和 扩展,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 和 。(8分)
(2)材料三中,最能反映该地1999年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线的是 ,该流量过程线的观测点应是图A甲、乙中的 。(4分)
(3)为防止洪水导致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据材料一判断排水管道网中总排水管道的走向为 ,判断理由是 。(4分)
(4)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8分)
。
正确答案
(1)东北 西南 河流 铁路(8分)
(2)① 乙(4分)
(3)东北——西南走向 河流流向(4分)
(4)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交通便利;位于郊区。(8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二中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该图是玫瑰风频图的变形;结合图例中的3个时间段和曲线,可以看出1988年城区面积轮廓,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且城区面积较小;1999年城区向四周扩展,且东北部扩展面积较大,2007年城区继续向四周扩展,东北、西南、东南都有较明显的扩大,且东北部和西南部面积扩大较大,由此可判断该城市主要是向东南和西北方向扩展,再结合材料一建成区轮廓范围,可看出该城市扩展是沿着河流和铁路线方向扩展分布,所以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河流和铁路。
(2)由材料三中的等量降水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可看出,①洪水过程线反映了洪峰最高水位较大,且集水时间较快,排水较快,而②洪水过程线反映了洪峰最高水位较低,且集水较为平缓,集水较慢;1999年以后,由于城市建设扩展,地面状况发生改变,即由植被地变成了水泥地,使下渗减少,故地面径流增多,集水速度加快,洪峰水位更高,所以最能反映该地1999年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线的是①;结合材料一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可看出甲位于城区河流上游,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流量受城市建设影响较大的是城区下游的河流,所以该流量过程线的观测点应是图A甲乙中的乙。
(3)为防止洪水导致城市内涝,排水管道网的水流应为自流(自地势高处流往低处),根据材料一的河流流向,该地河流是自东北向西南流动,可判断出该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此可知排水管道网中总排水管道的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是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从而得出排水管道走向。
(4)由材料一中左上角玫瑰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盛行风是东北风和西北风。重化工园区属于重污染型工业,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布局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区,河流的下游;布局在M区,主要考虑到M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区,对城区大气污染小,同时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再者,M处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和原料运输。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二 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6分)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_______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________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8分)
(3)简要说明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的主要作用。(8分)
(4)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2)丁 乙 建垃圾填埋场的理由: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建垃圾发电厂的理由:乙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与市区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大气。
(3)发展旅游;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内涝。
(4)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灾害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
(1)根据图例可知,图中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于河流上游,其主要因素是水质。
(2)垃圾填埋场应注意避免对城市产生水质和土壤污染;垃圾发电厂应注意避免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
(3)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可结合湿地的功能回答。第(4)题,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会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影响河流水质,并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一般来说,城市等级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中,上海等级最高,数目最少,服务的范围最广。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材料一: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 tsky)认为,生态城 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建立,试分析其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分析材料二图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冈”。(8分)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6分)
正确答案
(1)浦东新区建立世博会大部分场馆的优势区位条件: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场馆建设。
(2)由材料二可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改造为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读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我国目前城市化正处于________和________阶段,结果是城市规模扩大。
(2)阶段II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大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
(2)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规模在不断加大,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同时在郊区的人口密度也在加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地价逐渐升高,加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所以大量人口迁往郊区,使得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和乙城市“1976年~2008年产业结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简要分析甲城市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4分)
(2)P地是乙城市正在建设的港口,分析乙城市选在P地建新港口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略
(20分)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出现一种新趋势,由以往向内陆地区转移,开始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市平均各月降水量直方图”和“广州市气温年变化图”
材料二:我国已确定海南岛应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渔业出口基地。
(1)据材料一分析广州亚运会在十一月份举行的依据。(6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近年来A地产业向C地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该产业转移趋势对A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什么积极的意义?(8分)
(3)与北方相比,B地成为我国冬季农产品供应地的主要原因有那些。(6分)
正确答案
(1)据“ 广州市气温年变化图”看夏季气温太高,而11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有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据“广州地区平均各月降水量直方图”分析11月降水稀少,晴天多,有利于比赛顺利进行(6分)
(2)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②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上升;③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④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任答2点给4分)
积极意义:①资金、技术与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到主导产业上,使产业升级更加顺利;②由人口集聚所引发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③能源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任答2点给4分)
(3)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长;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6分)
主要考查了广州亚运会在十一月份举行的依据、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原因及意义、海南省为我国季农产品供应地的主要原因。
(1)由广州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判断,广州夏季气温太高,而11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有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11月降水稀少,晴天多,有利于比赛顺利进行。
(2)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②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上升;③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④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
产业转移趋势对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①资金、技术与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到主导产业上,使产业升级更加顺利;②由人口集聚所引发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③能源紧张状况得到缓解。
(3)海南省为我国季农产品供应地的主要原因: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长;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
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 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 ,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交通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3)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地租便宜②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4)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有严重污染,若不搬迁,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 造成严重污染,故需迁出城外
(1)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沿河流分布,所以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该城市北部修建了铁路,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交通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3)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需要便捷的交通。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地租便宜适合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布局。
②大型超级市场需要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一般位于市中心。②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蔬菜基地应布局郊区。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4)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有严重污染,若不搬迁,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 造成严重污染,故需迁出城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